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瘟神和杀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在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吉神。从魏晋的《汉武帝内传》到明朝的《西游记》,西王母一直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这是道家的神仙观念所使然。  相似文献   

2.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已流行于西亚的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稍晚时期流行于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题材的内容及其传播的轨迹都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此外,西王母神兽座的造型与中国以西地区女神图像的一致性表明,这一造型可能与西方的女神崇拜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汉人至少在表现形式和神化手法上借用了西方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陕西地区的西王母题材的汉画像石中,存在少数带有嘉禾图像的情况。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嘉禾的文献及汉画像石,可以发现,嘉禾并非西王母神话中原本具有的元素,只是在东汉之后逐渐与生长于昆仑的木禾融合、混用,方与西王母神话系统产生联系。在东汉之后的汉画像石中,嘉禾图像虽然并不多见,但是嘉禾与凡人侍者、鸟首神人、羽人等侍者形象共组,充分展现汉代人对长生不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的表现汉代男子的画像,主要从以下五类生动逼真的刻画了汉代的男子形象,即神话传说中的仙人男子形象、历史故事中的男子形象、下层劳动生活中的男子形象、执吏军人男子形象、百戏中的男子形象.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反映了汉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5.
韩雄 《华章》2012,(10)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阙、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二是千古流传的历史故事,三是羽化成仙的神话世界.本文想就第三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先秦神话人物西王母是道教尊崇的女仙,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的神仙境界。先秦时期的西王母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西王母神话充满对神仙世界的丰富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宗教观念。道教对先秦西王母神话进行了吸纳改造,赋予西王母统领女子学仙者最高权威的女神形象。道教认为昆仑山为天之中岳,乃西王母统众女仙所居之地。道教宣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都归属西王母管辖,而西王母所居宫阙,就在昆仑山墉城之内。在魏晋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各派中,上清派尊崇西王母奠定了道教西王母崇拜的基石。上清派三茅君的茅盈、茅固、茅衷和王褒、魏华存都尊西城王君为师,而西王母则是居于上清派诸尊之上的祖师。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神仙形象进行了完美建构,道教女仙西王母与昆仑山叙事是仙山崇拜的典型。道教在秦汉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上,对西王母女仙形象不断润色创新,奠立在神话思维基础之上的道教西王母神话,将道教仙话的想象力、表现力推向极致。道教西王母仙话是道教神仙学说的重要内容,道教赋予西王母神话和昆仑山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汉代建鼓的论著中,有不少著者直接把这种击鼓的图像称之为“建鼓舞”。本文试从建鼓的形制、汉代舞蹈的发展状况、汉画像中建鼓的典型艺术形象等方面论述建鼓画面中的舞蹈。  相似文献   

8.
高襟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裸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曾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嘲像石中的高襟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相似文献   

9.
画虎的习俗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周礼》即有虎纹的记载。斗虎又是竞技的传统。《穆天子传》:“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汉代李广的孙子李禹即曾被缒下虎圈刺虎。但虎是被人们认为不宜画好的动物。马援在诫侄子书中曾说过:“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话。南阳画像石中虎的画面非常多,而且大都刻画得很生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在形式方面,经历了神话传说-寓言事故-逸史杂记-白话长篇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内容方面,经历了从谈神说鬼,扬道崇佛到作家以主动态度关注现实世界,社会生活以及人的灵魂的发展演变过程,总体上说,是一个神话色彩淡化而人的主题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女神降格论在神话学界颇为流行.西王母作为女神世界无法回避的主角,历代被认为是降格女神.但从降格论者所持五个论据入手,对西王母神格之升降的分析可知,西王母在中国神话史上基本上是一位升格女神.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开发、开设校本教材,这也是实现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的必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发掘身边现成的乡土课程资源,泾川县作为“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繁盛之地,我县的校本课程开发势必会注重“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两个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求证,能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求知和未来生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龙”的形象产生由来已久,追溯上古时期已可见其雏形。在汉代,“龙”的形象已作为汉画像砖石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龙”形象题材丰富,造型灵动。作者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外部形态的分类等方面做了综合的考证,使用图像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总结出该地区“龙”形象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文化的初始形态,神话研究对文化研究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本文以形象、性格、地位三方面对古代中国和希腊两位最显赫的女神西王母和赫拉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两位女神各方面的差异,侧面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文明的自发性与继承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中的虎形象是研究汉代艺术思想的重要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巫术元素:它利用模拟巫术,借助虎的食鬼神性,刻虎于墓门以驱鬼碎邪;“虎食旱魃”图像通过模拟巫术,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民间以巫术驱除旱鬼的社会风俗,反映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与大自然抗争的心理状态;升仙图像中,虎既为仙界神兽,又为升仙运载工具,同时具有扫除升仙途中的障碍的用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敦煌本西王母道教养生文化,对敦煌地方志、敦煌遗书,结合考古及有关道教文献作了考述,有助于推进敦煌民俗学、历史文化研究和道教养生文化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汉画像中日月图像的解读,分析了汉画像中日月崇拜的世俗性功利性特征.汉画中的日月崇拜是原始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延续,又和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相结合,寄寓了汉代人对永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伏羲、西王母同属“西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是三皇之首;西王母为女仙之宗,经研究揭示:伏羲、西王母同属“西膜”。西膜乃是母系制时代生活于甘、青一带的羌戎虎氏族部落的酋长兼祭司,其原形皆为虎图腾;彝族是远古羌戎的遗裔,彝族“西摩”(女首领)或“西膜罗”(虎女巫)当是伏羲、西王母原形的再现,在历时性的演变中,伏羲、西王母同构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  相似文献   

1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画像石数量很多,其中有装饰意蕴的不在少数,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比如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当然画像石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绘画艺术的影响也很多,在这个方面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很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这一艺术风格.所以徐州地区的画像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在苏北鲁南呈集中分布,与这两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的人文地理条件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全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