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左江崖壁画正面和侧面蹲式蛙形舞蹈的图像后,提出左江崖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壮族先民从狩猎时代进入到稻作农耕文明时期,通过对青蛙的崇拜,祈求农作物丰产和种族繁衍这两种生产的蛙神崇拜。这可以从左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生产方式、地下考古挖掘,以及当今遗留的民俗宗教节日和民间传说歌谣等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蛙(蟾蜍)与女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人类视蛙为图腾,把蛙看成是氏族祖先的标志,人祖女娲就是由蛙崇拜演变而来.分析蛙(蟾蜍)与女娲的关系,主要可以从生物学角度、从二者的音义、从蛙(蟾蜍)的功能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彝族生殖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一个遍及世界各民族历史的文化现象。彝族生殖崇拜渊源流长,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其生殖崇拜也先后经历了图腾生殖信仰,女阴崇拜、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生育神崇拜等几个阶段。彝族生殖崇拜的主题和核心是“种的繁衍”,对推动彝族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壮族对狗的崇拜源自远古社会的图腾信仰,狗崇拜是其原始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石狗作为图腾信仰崇拜的衍生物,已融入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石狗经历了作为图腾的崇拜、灵石的崇拜、守护的崇拜等阶段,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成为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5.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呆头蛙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里面住着成千上万只小青蛙。慢慢地,这个湖就成了青蛙们的乐园——“青蛙湖”。可是人类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捕捉青蛙。这不,有人为了捕蛙的方便,通过高科技制作了一条杀青蛙的能手——“花斑大水蛇”。一天,太阳落山了,青蛙们结伴来到湖边的芦苇地玩耍。等回到湖边的时候,领头的青蛙数了数,发现少了50只青蛙,便派出两只长腿蛙去侦察。过了一会儿,两只长腿蛙急忙赶了回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得了啦!不得了啦!芦苇地里住着一条‘花斑大水蛇!’”刚说完,所有的青蛙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领头蛙伏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青蛙抱对     
青蛙抱对河北魏县教研室(656800)连保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下)P62上有:“春季,雌雄蛙经抱对后,雌蛙将印排在水中……因此青蛙是进行体外受精的。”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为什么还要抱对呢?有些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所谓“抱对”,就是雄蛙趴在雌蛙身体...  相似文献   

8.
青蛙     
①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各种蛙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与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②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说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崇拜物和标志的图腾,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文化现象,对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譬如中国先人们崇拜龙,各族人民是“龙的传人”。古往今来,“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龙的尊贵和善良、气魄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生殖崇拜、图腾与祖先相迭的复合文化以及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人为宗教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1、活动课题 蛙类食性的调查   2、选题背景 濮阳地区许多人喜食青蛙肉,因此滥捕现象屡禁不止,加上农药的广泛使用,致使蛙类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农田害虫严重发生。保护青蛙,防治害虫,需要普遍提高人类对蛙类生态功能的认识。蛙类的生态功能主要从食性上反映,当学生明确了这些后,通过他们影响社会,使全社会都能自觉抵制食用野生蛙肉的行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活动目的   态度情感 学会关心身边的问题,培养尊重、关心、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以及协作精…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的造词理据与汉字中的构形理据是先民观照、体察、感悟“名”“物”关系的心理镜像。由此沿波讨源,考释女娲神话起源。从造词理据看,“娲”即“蛙”;从构形理据看,“娲”为“ (锅),又源于葫芦。女娲是先民蛙图腾与葫芦图腾由共时异象分立到历时异象演化整合凝聚而成的综合性图腾,或者说,是先民生殖崇拜观念下多源混生的生殖女神。从女娲神话意象组合看,在出土文物层面,女娲神话几经演化最后定格于人类最早的炊煮器陶 (锅),饰有蛙纹、形圆腹大源于葫芦的陶 (锅)正是女娲神话的写实雕塑。  相似文献   

13.
龙凤图腾与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与幻想的古老的图腾活动,虽然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沉埋于不复再现的年代之中,但正是人类这种最为原始的、梦幻般的想象使得自己从初始的混沌状态里醒来,艰辛地寻找与创造首。尽管图腾形象并非为审美而创造,但由此幻化出的具有浪漫主义美感的龙凤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之无愧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灵魂。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欺骗     
为了生存和繁衍,动物有时候也会撒点谎。比如,体形越大的青蛙,叫声越低沉,一只强壮的雄蛙常常会发出低沉的鸣叫声来警告那些侵入它领地的其他雄蛙。所以,一些体形较小的雄蛙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造成自己体形强壮的假象,借此吓退那些本来比它们更强壮、能够战胜它们的同类。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的蛙类是夜行性动物,经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声音是它们彼此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青蛙的叫声变化多端,不同种类的叫声也有所不同,借此传达不同种群间辨认、求偶等不同的信息。青蛙鸣叫方式和人类一样,是振动声带发出声音。雄蛙有鸣囊,鸣叫的时候,配合呼气,位于下巴或嘴  相似文献   

16.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纹饰体现了南方民族原始的太阳崇拜观念、云雷崇拜观念、河神崇拜观念、蛙神崇拜观念,这些原始崇拜观念以人类生殖崇拜文化和农业丰殖崇拜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太阳鸟图像一般被释为联合图腾,但此说法与当时的史实和相关出土文物有所偏差。红太阳鸟图像大量出现的时期,各部落普遍存在日崇拜和鸟崇拜,日鸟已不具有图腾虚具有的部落标志意义。且崇鸟与崇日现象在同一部落杂糅出现,因此日鸟合并不一定来源于族外,而可能源于部落内部的演变。加上太阳鸟图像与月亮蟾蜍图像时常相继出土,四个“图腾”同时出现更加难以用图腾联合释之。另外,图腾崇拜不等于动物崇拜,不能将“太阳鸟”的思想根源归于图腾崇砰,它是自然崇拜与动物崇拜的产物。“太阳吗”的摹本涵义是太阳,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太阳崇拜、祈求升天成仙、子孙繁吕及阴阳和谐等涵义。  相似文献   

18.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上一种特有的民间泥玩,它的创作题材独特,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抽象、怪异、神秘,有着浓郁的远古文化气息,其内容与远古时期人类的神话传说、图腾信仰密切联系,也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反映了原始初民对生殖、祖先、图腾神祗的崇拜,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原始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春季是青蛙的生殖季节。每到四月的夜晚,郊外的田野里一片蛙鸣。(虫臣)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各以自己特有的音调和旋律,参加这部混声合唱。但参加合唱的,却都是雄蛙。它们这样起劲地高唱是在召唤自己的异性同类,而这正是抱对的前奏。雌蛙循声会向正在高声鸣叫的雄蛙跳过去,到了雄蛙的面前,相视片刻后,雄蛙就会跳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这里东临汉水、西接西荆河,连接汉水与西荆河的河流纵横交错,小池塘也星罗棋布,可谓“江南水乡”。据调查,十多年以前,这里的蛙、龟、鳖特别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青蛙是这里最多的,一到夏季,蛙声四起,整夜不息。池塘里、小河里、稻田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到了青蛙繁殖季节,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成块成块的蛙卵,到了初夏,蛙卵就长成了成堆成堆黑压压的小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