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课外拓展资料相当丰厚,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些"原始资料"一股脑儿都倒给学生,面对如此丰厚的课外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如何把它们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精心"酿蜜",拓展、取舍教学资源必须考虑它的必要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评价贯穿于课堂内外。如何将课堂内外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难点。对此,我们采用“课内铺垫+课外评价拓展+多角度评价卡”的评价新方式.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进行评价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课外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无论哪门学科的课外教学都应立足于该课程本身,是对该课程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拓展。以语文课外教学为例,我们曾拿“立足于本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两种方案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课外教学综合性虽然强,但“跨学科教学”会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还是以“立足于本学科教学”为好。下面就是两个方案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于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超链接”——文本拓展成了一种教学时髦,在有限的40分钟内,资料链接四通八达,视接千载,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为了拓展而拓展,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就没有跟上新课程的步伐。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料的关系而产生的结果。教材是“本”,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与依据;课外学习资源是拓展,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它应该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的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鲜明地指出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状况.我们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已经树立起了新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再囿于教科书,能大胆取舍.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另一种教学倾向:有些阅读课弱化文本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徐芳 《江苏教育》2008,(10):28-29
一份好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还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更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何从多角度展示新课改作业设计的应有之意?我们以“数学拓展作业”为抓手,进行着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语文高效课堂更是注重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拓展延伸阅读文本选例的精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阅读训练效果。那么如何选择拓展阅读训练的文本例子呢?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拓展与延伸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拓展与延伸?文言文究竟该如何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为此,我校语文组组织了“文言文如何有效地拓展和延伸”课题研究,下面是我们针对此课题开设研讨课的有关内容及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的特征,认为充分利用二者互补。可以使语文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3.
正如马克思所言,“有了人.我们就有了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历史伟人还是芸芸众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留下或浓或淡的历史印迹。所以无论就历史学科的本身而言.还是从高中生的心智发展特征出发.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正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并引起共鸣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人物”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现状如何?如何更充分使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些身处课改一线的教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结合人民版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合理引领?又该如何合理引领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随机的开发,适时的合理引领: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因而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使用各种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发挥。那么教者又该如何有效地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呢?下面结合《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大讲堂”是什么?它的创意来源于砂子塘小学与一师二附小语文学科牵手交流的一个研讨主题。意在模仿央视《百家讲堂》节目的“形”,寻求拓展学生视野、促进教师钻研发展的“魂”。讲堂内容超越教材、超越课堂.通过教师对语文课外知识的讲授启发,拓展孩子们的阅读领域、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展示我们语文老师丰厚的底蕴.营造一种学生乐于探求知识、老师乐于阅读思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阶段,学习初步的解析几何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解析几何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江苏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中有“解析几何的诞生”这一专题,也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作为一名在职的高中教师,如何进行这一专题的教学?对前辈数学家的著作如何进行取舍?显然这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是“本”,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课外学习资源是拓展,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它应该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的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会“与课俱来”,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当它到来的时候却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课堂的精彩,面对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近几年数学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那么,如何合理地定位数学探究的目标?如何选择和编制探究性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特邀季素月老师就上述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一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关键,“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则为我们如何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