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悟空和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两个奇特的文学形象.就其本质而言,孙悟空是一个以神猴面孔出现的人.他活泼、顽皮、乐观、自信,对神佛桀骜不驯.猪八戒不仪具有猪的特征,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是一个旧时代小生产者的典型.作者用滑稽诙谐的手法塑造了这两个形象,并深刻揭示了神佛和妖魔之间的关系;妖魔依赖神佛,神佛需要妖魔.因此,孙悟空、猪八戒的抗魔斗争,也是对神佛的间接斗争.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妖魔世界。作者在塑造这些妖魔形象时,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处处体现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妖魔的人性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追求长生不老;其次是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再次是具有人的普遍的弱点;第四是具有凶残、狠毒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不落言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经常拈提中国人常见的牛来阐明禅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禅宗中的以牛说法,主要表现在禅师们常以泥牛、牯牛、铁牛等喻人或自喻,把心外觅法比作骑牛觅牛,把本来面目比作露地白牛,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还涉及了禅宗无情说法的思想。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继承了禅宗这种以牛说法的传统。《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主要通过牛魔王的形象反映出来。作品通过牛魔王形象的塑造,大大深化了《西游记》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作者以荒诞游戏的笔墨描绘了众多的妖魔形象。在形象刻画中,作者大力赞颂人文主义新思潮,批判和否定了“王学”弊端带来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1):58-60
一、走近牛大家好!我是你们所熟悉的勤劳朴实的牛。提起俺老牛的名字,聪明的你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许多人的形象:《牛郎织女》里正直善良的老牛、《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牛魔王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1.
球星牛魔王     
牛魔王大大的嘴巴,长长的耳朵,头上还长着弯弯的犄角,怪模怪样的,脾气很大,谁见了都怕他。牛魔王本来一直呆在一个山洞里。他占山为王已经多年,如今,山里的人见识多了,不愿再受牛魔王的恶气,纷纷搬下山去,住进了山外的村庄或进了城。牛魔王变成了光杆司令,没有谁听他的指挥,也没有人说话,感到很孤独。慢慢地,牛魔王悟出了一些道理,自己老向别人发命令可不行,老等别人找自己说话也不是办法,还是自己主动去交好朋友,做些事情才有乐趣。这一天,牛魔王从山洞里走出来,跑下山去和人交朋友。一路上,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一见到他就远远躲开了。牛魔…  相似文献   

12.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不同,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明代神魔小说的女性形象有菩萨和妖魔两类,甚至妖女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表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二元性。显示出它们在女性形象塑造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历来作为正义与自由化身的孙悟空在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却以邪恶极丑的形象出现,令观众感到新奇而又疑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解析作品中人物从人或神沦为妖魔、再从魔转化为佛的变化,认为是斯芬克斯因子不同组合和变化的结果。在兽性因子的支配下,圣者也可能转化为妖魔。儿歌简单的语言传递至善,征服邪恶。去除魔性,回归本真与理性是走向完美并最终成佛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乔治.爱略特突破了妖魔化或理想化的模式,重塑了吉普赛人形象。在她笔下,吉普赛人不再是神秘莫测、不食人间烟火的邪恶妖魔或高贵原始人,而是一群在苦难和迫害中仍然乐观生活、可敬可亲的普通人。这种重塑源自爱略特的人本主义宗教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乔治.爱略特突破了妖魔化或理想化的模式,重塑了吉普赛人形象。在她笔下,吉普赛人不再是神秘莫测、不食人间烟火的邪恶妖魔或高贵原始人,而是一群在苦难和迫害中仍然乐观生活、可敬可亲的普通人。这种重塑源自爱略特的人本主义宗教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东游记     
(上)话说孙悟空的后辈孙悟东被关在一块石头里已经有上万年了。有一天,石头爆了,孙悟东蹦了出来。孙悟东一个筋斗来到了花果山。正玩得起劲的小猴突然被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说:“大家快跑,妖怪来了,快逃吧!”孙悟东说:“大家别慌张,我是孙悟东。听说牛魔王在花果山称王,俺老孙想去见识见识牛魔王。”孙悟东穿过水帘洞一看,原来牛魔王是一头公牛。他问道:“你是头公牛吧?”牛魔王说:“废话,地球人都知道。”孙悟东说:“那你应该回大草原,这里是花果山,全是水果,没有草给你吃,更没有母牛给你做女朋友。”牛魔王同意了,决定回草原。花果山的猴爷…  相似文献   

17.
“替罪羊”原本指的是犹太人在赎罪节用于献祭的羊,后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众多“替罪羊”形象.正是由于《西游记》成功地运用了类似“替罪羊机制”等多种技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妖魔形象,从而使这部优秀的小说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珍视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古盎格鲁-撒克逊史诗《贝奥武甫》为世人所熟悉,故事中,格兰道尔之母的形象通常是负面的、妖魔化的,被称为"妖母"。事实上,史诗原文的作者除了在态度上对格兰道尔表达了不满,并未明确地以妖魔之名称谓格兰道尔的母亲。认为她是魔怪的研究一般会从追踪他们母子的"该隐"后代身份、类比北欧民间传统叙事中的妖魔女性、与男性英雄主义对应的精神隐喻等方面来入手。但是,他们的该隐后代之说不是可靠叙事,而是受基督教思想渗透影响下的改写。传统叙事的人物类比同样是文学的春秋笔法,需要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价值观下加以甄别与判断,对比男性英雄主义的隐喻是男性霸权的政治化体现。在朱迪斯·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性别与身份理论观点下,格兰道尔之母并非超自然妖魔,而是一名女武士的身份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20.
<正>《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神佛与妖魔,共同构成了小说中的人物系统。这里,我想就妖魔这个子系统作些爬梳剔抉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他们的来源、性质和结局,考察他们与神佛(主要是唐僧师徒)的关系,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系统质,在整个系统中起着什么作用,以期进一步正确认识整部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