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失衡,存在着社会价值压倒个人价值,科学价值覆盖了人文价值应有的地位等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呈现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呈现出"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偏差。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宏观机制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微观机制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制订与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教学不等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或者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在社会进入"后喻文化"时代、教育日渐民主化的当下,教学冲突已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学冲突具有促进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积极功能,但教学冲突的积极功能不是必然的,而是可能的,教师与学生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冲突,而不是教学冲突自身,决定了教学冲突能否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年轻的高职英语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上作了一些思考,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与处理方式,谈谈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似乎有些"举步维艰",其原因在于一线教师缺乏或拒绝自我改变,特别是思维认识的改变.作为一名有过类似经历的高中历史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才有认识,这种"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缺乏或者部分缺乏科学的课程观(课程理念).将历史学科课程观与一线教学工作以及高考备考脱节甚至对立起来,目前来看是一线历史学科教学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状.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误区,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观念和技术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科教学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结构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敏星 《教育艺术》2008,(11):47-47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结合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的亲身感受,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教信息技术的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对20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访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得到如下结论: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普遍持有肯定态度;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功利主义取向;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技术化倾向;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有所不同;课程政策与教材成为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内涵。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它的内涵是什么?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许多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些作者根据结合自身对教育、教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给出了朴素的定义,应该说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在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成为教育改革重要手段的今天,应该对这种整合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广大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少数教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是上级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少的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比方说,有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计算机教师中颇为流行,…  相似文献   

12.
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与实践路线(点击次数1703) 惟存教育创始人、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积极倡导者柳栋反思5年的实践,总结出自己关于课程整合的经验。惟存教育——新知社区http://www.being.org.cn/cgi-bin/bbs/leoboard.cgi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不是技术(点击次数1276)课程整合能否取得实效,其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k12——课程整合http://sq.k12.com.cn/bbs作为信息教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资源和培训?(点击次数951)构建一个教学资源平台,教师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呢?参加教研培训,教师关心的又是什么呢?k12——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现有教学体制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例如: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类别,告诉学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相关资料以及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搜集材料的价值观点,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科本身性质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一、高中文言文的"教"毋庸讳言,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总是不以为然的。"对‘教什么’‘学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认识模糊、理解偏颇或把握不当"的,大有人在。所以,高中文言文的"教",就是指教师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有关要求,只要明确了"教什么",才能有效实施"怎么教"。1.高中文言文"教什么""教什么",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师必须认识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在中小学新开设的课程,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研究。目前,许多老师还缺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仍然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在逐步转变。然而,由于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和旧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仍然很模糊,由此产生的无效教学行为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如何减少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呢?这是值得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小学的必修课程,成功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体会,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以及教法上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与同行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枢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所使用的教材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并未真正认识教材的价值,流于表面,甚至出现脱离教材的现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教材,才能使“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落到实处、打造高效的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做好创造性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意味着什么?无论我们对新课程了解多少,持什么态度,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必须面对新课程,认识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下面谈谈通过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一、重新认识传统的教学观1.传统的课程观与教学观:一是课程被窄化为学科、成为一种指令,教材则成为圣经;二是教学成为一种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  相似文献   

20.
周辉 《成才之路》2014,(33):32-33
正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Word板块作为指导学生使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必修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通过对平时许多信息技术课堂的听课与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这个板块内容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一、Word教学板块的价值再认识Word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处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