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今年第3期和第6期,分别刊发了“聚焦‘文本解读’(一)”、“聚焦‘文本解读’(二)”两个专辑,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青年名师的文本解读方法”等问题为读者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的文章,读者反响热烈。本期,我们将这一系列专辑的最后一辑奉献给读者,目的在于探讨文本解读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秀征 《天津教育》2013,(16):28-30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是决定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确定“教什么”的先决条件.一、教师文本解读的内涵和意义文本解读,“用‘文本’取代‘作品’”,强调的是文本的自足性和读者阐释的开放性,文本的意义有待于读者的理解.“用‘解读’取代‘欣赏’”,强调的是文学阅读活动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探究《皇帝的新装》中人物的心理,对解读与教学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结合课文文本,从“照妖镜——从‘自大’到‘自卑与自欺’”与“遮羞布与挡箭牌——‘揭骗’文本细读”两个方面,揭示了《皇帝的新装》之所以具有深刻讽刺意义的心理原因与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安排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文学、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解读】 孙绍振教授在《文本细读》一书序言中说:“文本微观解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还原’与‘比较’。”那么,孙教授所说的“还原”究竟指什么呢?不妨举个例子,当读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时,虽然内容不同,故事各异,但如果我们用“还原”的方法解读,  相似文献   

6.
闫学 《福建教育》2008,(6):18-19
在今年第3期,本刊刊发了“聚焦‘文本解读’(一)”,邀请了几位一线教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积淀为基础,总结了自己解读文本和引导学生走上解读文本之路的一些有效经验。本期,我们刊发“聚焦‘文本解读’(二)”,邀请几位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名师以具体的课例谈他们解读文本的方法。闫学老师认为,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背景下,文本解读应有宽度、有深度、有个人见解;胡兰老师提出,文本解读须经历三个心理阶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戴建荣老师通过不同目的的“读”,读出了文本的崭新境界;王风和孙建锋老师通过比较阅读,为读者展示了解读名家名作改编的课文的思路;而朱国忠老师的文章则通过破译疑难句意的途径告诉读者文本解读的另一思路:打蛇打七寸,牵牛牵鼻子。他们不同风格的解读思路既为我们道出了文本解读的共性方法,也阐释了富有特色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一般的理解是法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也可以做社会学和哲学的解读。美学“经典”文本解释的“合法性”主要是指一种能为公共认可的外在客观存在根据。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中国美学‘经典’文本的解读、诠释与参照”能否成立;二是指对“中国美学‘经典’文本”解读的表述方式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也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从译者主体意识的几个表现形式中选取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文化策略来讨论鲁迅的译作《鼻子》的主体意识在译文文本选择、译介、输出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鲁迅在选择译文文本时主张“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一贯主张“直译”,尤其对于文中的汉字词汇,他都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语字形。鲁迅“宁信而不顺”的主张与他的另一文化主张‘‘拿来主义’’在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本解读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探究式阅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它有鲜明的问题性特征 ,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 ,以问题贯穿始终 ,从问题开始 ,以问题结束 ,又带动更新更多问题的一种文本解读活动。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探究式阅读 ,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阅读去解读文本 ,于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改革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试着从一个侧面研究这种阅读方式。探究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是“探索追究”之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13.
睢瑞丹 《考试周刊》2012,(68):30+22-30,22
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但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了随心所欲解读文本的现象。对此.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文本也是‘主体’”的论断.这对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本深层解读自有其内在规律,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它讲话。"①作为教师,要想使文本讲话,就必须找到深入文本内部、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下面试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深层解读的四个抓手。抓手一:文本的突出点在文本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反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讲解——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创造力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国家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不但要有文本意识、课程意识,还要有生本意识.生本意识体现在文本解读上就是“生本解读”.曾有教学名家在生本解读上犯“越位”之过,普通老师对此问题更须谨慎定夺.,生本解读可以从文本解读、社会现象解读、生活体验解读、学科知识解读、作者资料解读等角度进行,教师应控制好“教”“学”高度,师生共奔教学正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以“见微知著,‘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为情境任务,设计了“走近经典,整体介绍”“细读文本,见微知著”“延伸拓展,‘悦’读经典”“集结成册,传播经典”四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朱先河 《辅导员》2010,(6):48-48,22
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所要探讨的文本的学科多向度解读,主要是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科渗透问题,其中“多向度”是指文本内容中涉及多个学科的不同向度。师生在解读文本时必须调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储备,或者通过学习、探究,才能对本文进行准确解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绍振先生在《文本解读的层次和方法》的报告中说:“语文老师读文章,不仅要看到他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他不写什么,不仅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他为什么不那样写.…‘语文老师要从学生的‘一望而知’中提出问题来,要从他的‘一望而知’中指出他的‘一无所知’……”受此启发,我在执教朱自清先生的《绿》前反复诵读文本,在文章鲜明的语言节奏旋律之中,逐渐走入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的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的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感应着他真挚充沛的情感的脉搏,徜徉于悦耳与赏心兼而有之的美感世界,突然发现作者在描写自己的想象时也传达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一线教师对“活动·探究”单元作业的设计仍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存在目标落实不足、作业形式单一、评价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以市级课题为依托,进行了对“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为例,总结出“以本为本,‘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以生为主,‘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情境性”“多维评价,‘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反馈性”的作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