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目前润滑油抗乳化性研究最新进展与国家标准,设计了创新研究型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研究实验。该实验模拟实际工况条件,改变油水比,设计单次乳化以及多次连续乳化实验,除采用传统的分水率、分水速度、油水外观和界面齐整度以及乳化层厚度等抗乳化性评价指标外,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相含油量,利用微量水分全自动测定仪测定了油相含水量,从而对润滑油抗乳化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还可将实验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测试油水的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以及乳液粒径分布和光谱稳定性来分析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研究了油分子量、油分子浓度、剪切及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水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分子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体系由最初的水包油聚集状态逐渐演变为油水分层状态.随着剪切速率的加大,油滴被逐渐拉长,最后断裂;表面活性剂加入油水体系后,以亲水头基伸入水相、疏水尾巴伸入油相的方式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5.
含水原油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油中的极性基团浓集于油水界面而形成牢固的单分子保护膜。加入破乳剂后,由于破乳剂具有极性,削弱或破坏了油水界面的保护膜,使水滴结合,并迅速长大,直至水从原油中分层脱除,以达到脱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井筒温度和传热分布对于井筒压力控制、泥浆性质、井壁稳定以及钻井工具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的预测井筒温度动态特性对于安全高效钻井有着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井筒动态机理模型研究了井底和环空出口处钻井液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分析了当入口钻井液流速、比热等参数变化时,井底和环空出口钻井液温度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循环过程中,井底和环空出口温度逐步达到稳定值,当钻井液入口流量增大时,井底温度达到稳定值时间减小,井底温度几乎保持不变;降低钻井液入口比热容,井底温度达到稳定值时间增加,井底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正己烷为油相,以Na2CO3-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相对分子量1.2×1071.6×107)三元溶液为水相,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在45℃条件下测量不同浓度弱碱的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阐述了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随扩张频率和碱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质量分数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都在弱碱质量分数为0.4%时出现极大值;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加,碱质量分数为0.4%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他碱含量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呈略微上升的趋势,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基本不变且值非常小。  相似文献   

8.
驱油效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指标,要评价油田采收率,需分析驱油效率的理论值。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复杂,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半对数曲线呈非线性关系,传统的相渗曲线已不能准确刻画油水两相流动特征。在已有驱油效率理论及相渗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相渗曲线的影响因素,结合最新改进的有理函数型相渗曲线,推导出符合特高含水期特征的水驱油效率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数据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岩石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对相渗曲线的影响显著,改进驱油效率计算方法有较高精度,对实际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产水平井内流体的流动特征,在剖析阵列持水率仪器测井原理及探头响应情况的基础上,借助多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开展模拟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对比研究平均值法、分层界面法、成像法和积分法这4种适用于低产水平井油-水两相流的持水率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像法在低流量含水率较低时与实验标尺刻度持水率值之间误差较小并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常规演示实验介绍不多,这里试作一点补充.1表面活性剂、乳化现象在水中加入少量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它可使与水基本不相混溶的油(如石油)以小油滴(直径为0.5~5μm)的形式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这种溶液称为乳化溶液.例如我们用肥皂洗手、用合成洗涤剂去油污都是乳化现象的实例,牛奶中含有脂肪(油)、水、蛋白质等,为什么常温下油水不分层呢?是在蛋白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了乳液.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亲水、亲油的基团,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合成洗涤剂)、高级脂肪酸钠(肥皂)都含有…  相似文献   

11.
供水(油)设备入口形成的旋涡,影响了流动状态,并直接影响流量,使输水(油)效率下降。为此设计出一组整流器,旨在消减旋涡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既可疏理流态,且可在实验的雷诺数范围内提高流量,初步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研究组对“波流作用下海底管道水动力系数 C_D、C_M、C_L 值的确定和选取”、“带压块海底管道上的水动力载荷实验研究”和“部分埋设海底管道渡流作用时的水动力效应实验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 JZ20-2海底输气管道工程的为背景,对 JZ20-2的子-母管在波流作用下水动力载荷的确定进行的实验研究。同样,子-母管的水动力系数 C_D、C_M 与 KC 数明显相关,随KC 数的增大而减小;水动力系数 C_M 多在1—4之间变化。实验中对规则波加拖厢造流与不规则波自然加流的试验结果,二者比较—致。因而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可直接按规则波加拖厢造流的方法和设备,并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TBE-300对水线草药材中的强极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实验过程中对溶剂和参数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获得较好的分离条件.溶剂系统: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0,V/V),上相(有机相)为固定相,下相(水相)为流动相,正相洗脱;进样浓度:12mg/mL;进样体积:20mL;留速900r/min.进一步分离获得三种高纯度强极性类化合物,但结构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输油管道泄漏负压波测量信号存在反射波干扰的问题,构建了基于管道系统瞬变过程模型的泄漏仿真实验系统。分析了泄漏过程中直接波、反射波、前行波及反行波的含义与关系;提出了一种在泄漏负压波测量信号中提取直接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附加测量点的压力或流量测量信号以及压力波的传播衰减规律计算反射波,进而提取原有压力测量点信号的直接波成分。仿真实验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方法是有效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不要求准确确定泄漏负压波突变时刻;在恒压型边界条件下,无需增设附加测量点;通过合理设置附加测量点与端点位置可有效减小压力波多点反射问题对直接波提取效果的影响。上述特点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根据其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六自由度模型和动态网格相结合的被动式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功能(UDF)程序来控制叶轮的6个自由度,使其只能在水流的冲击下旋转,实时计算叶轮转速,并可设定随时间变化的进口速度,以获得涡轮流量计的动态性能.基于该仿真方法对3种不同口径的涡轮流量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并通过稳态实验和非稳态实验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仪表系数随流量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接近,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较小,最大偏差为2.88%.在非定常仿真研究中,叶轮转速随涡轮流量传感器入口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良好的跟随效果.被动式仿真方法可用于预测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描述信号控制路段的行程时间,基于累计曲线法提出了城市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首先利用交通波方法分析了路段排队形成及消散过程;然后构建路段入口和出口的累计曲线,通过累计曲线得到了单车道、稳定流量输入条件下的形成时间函数;最后考虑路段的拓扑结构特性,将多车道路段分解成多个单车道的组合,并得出了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该...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热脉冲传感器脉冲信号与沉积物-水界面通量之间的传热问题,并通过优化程序,提出了用热脉冲测定计算界面通量J的新方法.此分析方法只需3个实验参数,即x0,λ和(pc)l就可利用热脉冲测定数据计算出沉积物-水界面通量J.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热脉冲顶点温度到达时间与水流速度呈曲线关系;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和热源上下游温升比值的自然对数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这种简单的线性关系,有利于热脉冲型传感器在土壤-水界面通量测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90°弯管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流体输送,但是流体在经过弯头时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导致弯头下游管道内出现流体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影响后续的生产过程。本文将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法结合研究缩径管对经过弯头后的流体整流作用并分析原因,以期为缩径管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创新点:1.提出在弯头后的管路中增加缩径管来调整流体的方法;2.在冷模实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的基础上,根据CFD模拟得到的管道内的压力、流体速度、相分布及湍动能分布详细分析了缩径管能起整流作用的原因。方法:1.通过冷模实验所得的压力数据与模拟值进行对比,证明模拟所采用模型的正确性;2.通过对不同流体入口条件模拟结果的比较,找到缩径管的作用规律;3.通过CFD模拟得到管道内的压力、流体速度、相分布及湍动能,分析缩径管的整流原理。结论:1.模拟所采用的模型可较好地反映管道内的流体流动情况;2.缩径管能起到很好的整流效果;3.缩径管可使流体加速,促进流体的快速混合,因此能够使不稳定的流体快速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小及贡献。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的比较中,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黏弹贡献比最小,复合模量以弹性模量为主;含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的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复合模量要比含石油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相对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由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弹性的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城市非金属燃气管道发生小孔泄漏的分布规律,通过Gambit建立一个具有多个小泄漏孔的非金属燃气管道三维模型,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PE管道在不同场景下发生小孔泄漏,得到泄漏孔处的压力以及流速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应试验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管内压力与泄漏孔处压力与流速成正相关;小孔泄漏范围内,孔径对管道内的整体流量及泄漏速度的影响较小;初始压力越大、孔径越大,管内压力降低的速度越快,但最终都会趋于一个稳定值。试验管道沿程压力和流速的分布、变化情况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为管道泄漏检测及事故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