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达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的价值统一,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价值同一性的人本维度。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中。中华民族文明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历史影响过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是同步的,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孟成全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5):10-16,76
在中华民族由"自在存在"到"自觉存在"的转变中,第一个拥有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人、第一个自觉而公开地标举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人是李大钊。李大钊的中华民族观念继承了立宪派、革命派的成果,强调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各民族融合而成的、是各民族平等基础上的统一体、包括中国境内的所有国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并阐释了其深刻内涵。而李大钊的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则认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方法是变革,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关键在于青年,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为社会主义。李大钊的中华民族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其构成各要素,这些要素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内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能量迸发在抗日中集中体现,当前中华民族振兴大业更需要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作用和威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二是澳门回归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即爱国主义,四是现阶段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6,(5):45-49
民族政治学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思想及其历史演变是与变化中的"中华民族"概念界说相密切联系的。中华民族思想的每一次大的发展与变化,基本都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大讨论。围绕关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我们可以把中华民族思想的历史演变,总结为一个缘起—发展—集结的过程。运用民族政治学的方法对中华民族思想作历时性梳理,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有一个宏观把握,有助于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研究作出未来展望,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朱孟文 《留学生》2011,(10):36-36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载体,是当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堪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其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界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四是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并从战略上全面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对"家"所怀有的那种精神家园感进一步延伸到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产物,是中华儿女共同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所获得的温情感、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希望感的统一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依托.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成取决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时也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密切相关.为了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历史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存在基础,并不断强化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早期建构,激活这一特定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必要且急迫。基于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精神成长文化空间的原生态文化属性,可以从中华民族身份认知、中华民族情感和中华民族性行为三个维度规定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多重价值:一是实现儿童由原生民族身份认知向中华民族身份认知的超越;二是促成儿童感性化的原生民族情感向中华民族情感的提升;三是形塑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的中华民族性行为精神特质。培育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依赖有效路径。第一,优化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场域;第二,拓展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文化空间;第三,揭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一致性,突破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与中华民族性行为贯通的瓶颈;第四,优化儿童游戏的内容,促成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  相似文献   

10.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需要依靠教育来培根铸魂、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它源自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在当下,这一史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时代的任务,其推进有着三重进路,一是把握人民主体性的民族历史认同,以唯物史观阐明中华民族的“人民”本质;二是抓住统一延续性的国家发展脉络,以平衡的历史立场明晰“中国”国家性质与疆域变迁;三是激扬历史共融性的共同体建设情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多学科协作下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的大势,而历史在其中起着理解过去、感知现在、激扬未来的关键作用,只有让中华民族历史回应各族人民的根本问题,才能鼓舞中华民族迸发出更为磅礴的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思维等精神要素的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由“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两个元概念构成,是被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并遵循的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改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伟大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凝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基本形态。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通过导向、激励、凝聚和教化等功能推动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意蕴还体现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价值上,体现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塑造共同体的独特性、凝聚共同体认同以及激励共同体发展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则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最初表达;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这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四前后,李大钊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精神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及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面对当时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意识。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工具学科 ,又是人类的文化载体。我们谈的中国语文 ,主要指汉语言文学 ,是中华民族自己交往的工具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辉煌历史 ,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忍受屈辱和奋斗的历史 ,同时还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民风、民俗。这些历史和思想感情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 ,我们的汉语文教学必须站在发展民族、振兴中华的观点上认识 ,只有这样 ,才能完成培养中华民族年轻一代的任务 ,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的兴旺昌盛。2 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2 1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崇尚智慧的文化心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完美的体现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典范。诸葛亮形象的形成是多种文艺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亦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它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并通过中华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加以展现。以救亡图存为主导价值理念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升华,在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它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赋予了爱国主义以人民性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生存与发展态势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守护神.自强不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的实践体现.自强不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复兴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