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看了这个故事,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感触很深.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讲得又深又透,学生双手平放桌上,端坐静听,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教师讲完后,布置作业,学生动笔完成作业.但学生在认真听吗?老师讲的内容学生能领会吗?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我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动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苏吉池 《考试周刊》2012,(49):67-68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去外地讲学,他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可让我们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主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陶先生喂鸡:那是先生在一次讲学时,在讲台上放了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让鸡靠近米,按住鸡头,硬逼着它吃。可想而知。鸡是一定不吃的。随后,老先生又用手掰开鸡嘴,把米硬塞进去,鸡  相似文献   

6.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他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陶行知把鸡放在桌子上,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陶行知先生用这件小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习同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主动的行为.陶老先生的"鸡吃米"理论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殊途同归,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无法从中有所收获.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8.
秦晔 《河北教育》2006,(9):36-37
陶行之在武汉大学讲学时,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放在桌子上,又在桌子上放了一把米,然后按住鸡头强迫鸡吃米。可是鸡只日4不吃,最后他又把鸡的嘴巴掰开把米塞进鸡嘴里,但是公鸡奋力挣扎还是不肯吃。这时陶行之先生放下公鸡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了。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要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4,(11):14-14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大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故事     
别开生面的演讲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有一次,他应邀到武汉大学作演讲。在学生的掌声中,他提着一个口袋走上讲台。未曾开口,他先从口袋里抓出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让鸡靠近米,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粒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过来了。正当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陶行知说话了“: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法,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就跟喂…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教育前辈给我们讲了"公鸡啄米"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爱吃米是公鸡的天性,主人只要将米撒在地上,公鸡就会高兴的冲过去将米吃光.而有一位主人,对公鸡关怀备至,生怕公鸡找不到吃的饿死,于是将米都放在一堆,同时按住公鸡的脖子,让公鸡吃."有压迫就有反抗",被按住脖子限制了自由的公鸡变得郁郁寡欢,于是开始拒绝吃米.这位主人看到公鸡不吃米开始着急了,于是开始自己喂它吃米,但公鸡仍是不吃米,最后连嘴都不愿意张开.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应邀到武昌师范大学(今武汉大学)讲学,就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只见他挟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然后从皮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按住鸡头逼它吃,鸡不食,又掰开鸡嘴,用米粒硬塞,鸡挣扎着,仍不肯吃,  相似文献   

13.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  相似文献   

15.
姚飞鸿 《成才之路》2014,(17):36-37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次讲学中发表了"鸡米之说"。他说:"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它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先生的这段精彩演讲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教  相似文献   

16.
蒙蒙看到小鸽子吃小石子儿,就跑去告诉鸽妈妈。启启看到小鸡吃小石子儿,急忙喊道:“你这样乱吃会生病的。”12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蚂蚁们行动起来,跟在小鸡、小鸽子身后,看到他们要吃小石子儿就拦着他们。34可是,鸡妈妈、鸽妈妈也在吃小石子儿,这是为什么呢?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启启蒙蒙((33 ̄ ̄77岁岁)鸽妈妈抢着说:“我们吃下小石子儿,存在肚子里的砂囊中。”蒙蒙不相信,说:“我吃下硬的食物都不好受,更别提吃小石子儿了。”6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鸡妈妈说:“我们的嘴里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5嗉囊线胃砂囊6启蒙(3 ̄7岁)鸡妈妈接…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尤其是1938年他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在讲演之前他采用公鸡吃米的演示告诫大家:逼着鸡吃米甚至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而给它自由,它就主动吃米.我们的教育如同鸡吃米,没有自主的、强迫的学习,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去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育法,我以为先生不是教学生书,仍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七十多年前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据说陶行知先生在为他的学生讲课时曾演示了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手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撒下米粒,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拧着脖子,坚决不从;陶行知先生又扒开鸡嘴,往里面硬灌米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陶行知老先生还说过,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就会乱叫乱挣不肯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教学也是如此,以育人为目标的思品课更是如此: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去思考,探索,实践,活泼地发展,尝试让学生模拟各行各业的角色有助于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讲学课,走上讲台,写了一道算术题:2 5=?学生疑惑不解。可闻一多执意问:2 5=?学生们只好回答:“等于7。”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是这样,但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0也是可能的。”于是,他拿起一幅题为“万马奔腾”的油画让大家欣赏。画面上突出了两匹马,在那两匹马的后面又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