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供用句与其对应的双数量结构句的比较可以看出,供用句即使带上“过、了”这样的动态助词,整个句子的语义仍是非动态的,这是由供用句的句式语义——供用关系义决定的。章借助认知心理学的“数量原则”和“顺序原则”对供用句的句式语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3.
从商品买卖动词所激活的结果类元素的语义指向出发,本文研究了结果类元素的语义指向与此类动词可进入的句式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题元角色理论和句式平行变化原则描写分析了商品买卖类动词"主一谓一宾"基本句式与"把"字句、"被"字句、重动句及宾语前置句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北大中文语料库统计所获得的语料为主要依据,对"一面……"的组合情况做了细致的分析探讨,并按时间和逻辑顺序对"一面……"格式句进行语义关系分类.最后,通过对其语值特征的分析得出:"一面……"类句式主要体现了轻重顺序、信息顺序和情感顺序等认知语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学生错误使用"只有……才……"句式主要是因为对该句式句法语义内涵了解不足。本文通过对大量"只有……才……"语句进行分析和归纳,描述了该句式的句法特点,分析了该句式的语义内涵。"只有……才……"句式是必要条件句的典型句式。在这一句式里,"只有"和"才"搭配使用。前一分句用了"只有"引出某个或多个条件,后一个分句通常会用"才"来表达满足条件之后的目的或结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词拷贝(Verb-copying)句式(SVOVC)是指在一个单句中重复同一个动词分别连接宾语和补语的一种句式.本文重点讨论了SVOVC句式的必有成分和语义焦点问题,并以补语C的类型和指向为基础考察了SVOVC 句式的选择性强弱问题.我们认为,SVOVC句式的语义焦点与其语用目的有关,落在所引入的新信息上;句式选择性的强弱则与补语的类型及其语义指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含结果补语或情态补语的句式其选择性随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含趋向、数量、时地等三种补语的句式其选择性由于受补语类型限制而有较大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比较了汉英句式表达上的差异,如意合与形合,句首开放与句尾开放,话题句与主谓句等,认为翻译应重在以语义为基础的动态转换。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角色、生命度、有定无定等方面对洪江(黔城)方言被动句中的主要成分NP1、NP2、NP3以及VP的语义性质进行了分析.NP1语义角色复杂,不能仅用动词的受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受影响论元;NP2也不能仅用动词的施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致使者论元;"着""把"套用句中"把"后宾语NP3因本身的受处置意义以及与主语NP1的密切关系,也应该用句式论元中的受影响论元来概括比较合理;VP既可以是单个动核,也可以是多个动核.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要分析了汉语差比句的形式语义解读,其中形容词差比句的语义解读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还特别分析了"比"字在不同差比句式的语义,旨在通过对汉语差比句进行初步的分析,找到符合刻画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仅仅是P,而是Q"这种句式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句式P项的关联词语,主要使用"不仅仅是"和"不只是"两种形式,前者更为常见,这与大多数的"而是"句中说话人对Q的特别强调直接相关;二、在语义关系上,句式有范围/数量、主次和程度三种类型,同时,Q的绝大多数都含有极/大/高量的语义特点;三、在使用意图上,句式主要有避免和纠正不足量的看法以及强调某种心理状态或主观感觉三种类型;四、"而是"句的使用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必须承认其使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变换分析是指利用句式之间可能存在的变换关系对句式进行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句式变换分析应遵循平行性原则、同一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和类推性原则。变换分析具有歧义句分化、句式分类定性以及归纳语法规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3.
从句式本身的使用频率、P项关联词语的使用、语义关系与语义特点和语用及其各种情况的使用频率四个方面比较了"不仅仅P,而是Q"和"不仅P,而且Q"两种句式。认为:它们在以上四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尽管在一定条件下,极少数"而且"句和"而是"句存在着相通之处,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是既有联系更有差别的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14.
"山上架着炮"是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语例,关于它的歧义句分析以及认知语法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该句表示行为动作的动态语义特征出发,结合近似语料,探讨该句由于句法歧义所造成的句型、句式归属上的差异,尤其是存在句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连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为研究连动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分析,连动句中V1和V2的排列顺序遵循的是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中的时间顺序原则,这种句式表达方式反映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知和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典型句式,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成果蔚为可观,本文立足被动句语义研究成果,被动句的情感义几个角度对被动句进行研究,突破已有研究,从被动句的语义和动词的语义出发去归纳被动句惯用思路,解析被动句的句式语义不能完全从组成成分已有句式语法自然推导出来,而要深入的从被动句作为汉语的特殊而又重要的整体性语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17.
析"什么x不x"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x不x"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有原式和变式两种形式.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描写,初步揭示了这种特有句式的某些特点,并认知了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这种句式体现了语言中的"经济原则"和"凸显原则",同时带有语主本身强烈的消极情感因素.事实证明该句式与"什么"的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传统语法分析的基础上,从语形、语义的角度对"自从"句作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该句式隐含的因果关系,并对该句式因果关系成立的条件作了相应剖析,以期对"自从"句式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N) V得 NP 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 V得 NP 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 V得 NP 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 V得 NP 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