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缺什么邮票,不妨到邮市去看看。"在集邮人中,需要补什么邮品,到邮市去寻觅已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从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的30年来,上海邮市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申城每年3月注定都不平静,从3月5日开始的上海集邮节在上海卢工邮市引起反响。由于卢工邮市正在拆楼改建,场地极为紧张,为了更好地配合上海集邮节活动,卢湾区邮协于3月10日在卢工邮市餐厅举办了集邮爱好者象棋友好邀请赛,作为分会场首次将集邮和体育两项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07,(11):28-29
10月长假的邮市,被"奥运小片"打压的市场稍显了一些生气,来卢工邮市观摩的爱好者络绎不绝,卢工邮市内举办上海市购物节卢工邮、币、卡展示周,以"体验都市魅力就从购物开始"为主题,通过汇集购物、消费、休闲、文化、旅游等功能,使消费者产生欢愉的互动式体验,烘托上海中心城区的多彩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邮市与集邮活动休戚相关,自1979年集邮活动恢复以来,大城市的集邮活动与邮市即形影相随,上海的邮市在1980年就出现。这类邮市属于自发性市场。1988年10月4日,上海的"太原路  相似文献   

5.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0,(12):18-18
11月9日,CCTV-2财经频道央视调查节目以"疯涨邮票一版就能换套房"报道了上海卢工邮市,作为中央电视台能够报道集邮市场,确实是近十多年来不多见的。上海邮商的回答基本上客观地反应了邮市现状,即投资热潮升温。  相似文献   

6.
国庆中秋长假中,上海卢工邮市从9月30日至10月3日放假,10月4日恢复营业。节后,市场出摊率比平时少不了多少,但客流人数减少,因此邮市也似乎就少了几分喧嚣和"活力",游客和爱好者的客流远远超过投资者,外地口音者远远多于本地口音,和前一、二年相比,就连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上"打桩模子"的身影也难以出现,卢工邮市周边星罗棋布的饭店、旅馆的客流寥若晨星,仿佛又回到上世纪末的邮市不景气的年代。今年9月,由上海卢工邮市、云洲古玩城、豫园邮币卡市场和聚奇收藏文化市场4家,在上海聚奇城  相似文献   

7.
邮市见闻(51)     
每年一度的“歇夏期”又一次光临邮市,稀疏的出摊者与偶而光顾的集邮者让人感到今年夏季邮市的“低温”。经过1年多的大浪淘沙后,纷纷开张的邮市已所剩无几。在上海,也只“卢工”和“云洲”有些规模。少数多次经历邮市暴热骤冷的邮商仍驻守“岗位”,成为邮市中的“铁杆”,从某种意义讲他们是维系邮  相似文献   

8.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3,(11):18-18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大部分邮市选择休市,上海卢工邮市10月1—3日放假,北京马旬邮市10月1—7日放假。  相似文献   

9.
2014年趋旺的邮市因后续资金追涨意愿不强,投资背的热情降低,随着年关临近,资金链紧张,一砦投资者纷纷出货,回笼资金,使邮品价格出现普遍回调。卢工邮市有部分邮商出现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少部分席位出现转让告示。年末邮市旺季没有如期到来,却迎来令人生寒的"歇冬期"。由于年终礼品效应已提前收尾,寄希望于2014年年票来"救市"的愿望并未如期而至.2015年1月5日早晨,上海邮政在全市102个网点  相似文献   

10.
邮市见闻(25)     
世界杯足球赛降下帷幕之时,上海人已遭受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热浪煎熬。邮迷们慑于酷暑,在似火骄阳之下去露天邮市晃荡的,自然少得可怜。即便如此,太原路邮市内坐商仍有30余摊,虽然生意清淡,有的空坐一天尚无一笔成交,只以扑克牌消遣度日,但也算得上是上海邮市的铁杆摊商了。倘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己丑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渐行渐远,五湖四海的邮商也己陆续回归邮市。去年腊月二十九日下午,上海卢工邮市便人流稀少,除夕至大年初六关门落锁,初七清晨,卢工邮市大门口又迎来了阵阵吉祥的鞭炮声,在高升的爆竹和一片欢声笑语中,上海卢工邮市也和全国各地邮市一样,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大牛年,这一年中,广大邮人将会倾注更多的情感与心愿。  相似文献   

12.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2002年起,我国纪特邮票的发行期由过去的1 年改为6个月。国家邮政部门希望通过缩短邮票的发行期这一把双刃剑,在规范集邮市场的同时又激活邮市。缩短邮票发行期的政策已运行有4年之久。4年来,邮市到底有多大的起色?每一个关心集邮市场的有心人对邮市的现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相似文献   

14.
近来笔者将《集邮博览》2004年12月的《寄售部寄售邮品目录》中的J、T邮票价格与今年第一期至第三期中的同类邮票价格作了一个粗略的比较,最新的价格比去年12月份的价格大体上涨了10%以上。2月上旬,1974年至1982年的J、 T邮票价格由去年年底的6000元上涨到6500元。从北京、上海邮市的情况来分析,上海邮市J、T邮票货源紧缺,北京的货源更缺,往往要从上海、或者是从香港进货,到货达3版的J、T邮票就算量大了。品相、题材好的J、T邮票,有时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卢工邮市从2月9日至15日(除夕至初六)歇市7天,春节期间,市场内不少商户返乡过节,但仍有人选择在上海过年。  相似文献   

16.
邮市见闻(24)     
邮坛各方都望邮市振兴,新邮市价连年低迷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邮电部以减少印量、增加品种的方针来平衡总金额,同时提高选题号召力,试图从宏观上激发广大群众的集邮热情,调动竞购积极性。舆论更是几番呐喊,为遏止新邮跌价、刺激邮市出谋划策。众多报刊文章认为股市兴则邮市衰,股市熊则邮市牛,大  相似文献   

17.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4,(12):19-19
长假过后,上海卢工邮市人气较为高涨,市场内又出现了久违的双休日露天集市,邮市继续强势整理的格局依然未变,但离全面苏醒尚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卢工邮市的沈主任如释重负地说:“1998年市道低落,我们终于挺过来了!1999年卢工将进入良性循环。”从社会舆论来看,有的评论者对邮市前途尚存疑虑,尚在观望。我眼前的景色,也错落有致。我先感到遗憾的是,《文汇特刊》停办了“今日集藏”专版。作为一张很有文化气息的老报纸,在邮市巨浪腾翻时,它以彩色的半个版,每周一次传播集邮文化,在海内外产生过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邮票流通领域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说到底无非就是国家邮政发行部门和邮票的再次流通市场,其相互关系也就是现今统称的邮政和邮市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邮市应运而生的产物,数十年来其间的情和缘、恩和怨交织演绎使得中国邮市曲折前行,最后或能途异归同。 (一) 自从邮票问世后不久,邮市就应运而生,其从萌芽交换状态开始到现代化规模经营历经了150年的轨迹,中国的邮市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已现雏形,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在此期间,二级市场一直是一级市场的补充,是集邮爱好者调剂余缺,  相似文献   

20.
11年前《上海集邮》曾连续刊载笔者所撰“邮市漫步”系列文章达一年之久,但由于当时人们对“集邮与投资密切相关”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总觉得集邮者是非常“清高”的,一切都应强调集邮的文化性,而少谈集邮的经济问题,似乎集邮者一旦参与买卖活动和了解邮市动态,就“走味”了,也就不再那么“高雅”了。因此,那时集邮界对“邮市漫步”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也就中途歇手了。 一晃10余年,现在的“邮情”完全不同了,尤其是近二三年来,在上海,除各家邮票公司、集邮中心和邮社等在不断加大经营力度外,10余家大中型邮市也纷纷以新面貌开张迎客,使邮品交易空前活跃,广大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