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无意识是主体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是由实践的发生发展过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了0—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无意识的,其生理机制是儿童随着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成熟、完善,具有自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早期教育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无意识和民族无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意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人的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民族无意识是通过心理积淀而形成的;是意识向无意识的转化;是未被意识到的定势的功能状态。民族心理作为人的心及背景中的深层背景,对民族主体的认识对象的选择、认识材料的整合加工,以及行为的决策、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以将灵感怎么出现这个问题转化为无意识是怎样进入意识的问题,一旦诗人笔下的艺术形象与无意识发生共鸣,诗人就会达到一种意不由已、情难自禁的灵感状态。而艺术家则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处于一种灵感孕育状态。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是比较成功的。他吸收、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拓宽了人物的心灵领域,而且渗透到无意识底层;在刻画人物的梦幻、变态心理的同时,又没有忽视表现人物心理动因的社会因素。因此施蛰存对人物心理活动多层次、多侧面的挖掘,加强了人物性格的立体感,达到了用传统描写方法不易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过不断观察思考,突然敏悟式的发现:老年期的心理,除了自我意识和感知,其余差不多都是沿着原生长期的发展线路退化的,因而它的前、中、后三阶段,都分别同青年,少年和童年期的心理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意识与无意识关系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针对性。人的行为活动主要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在世纪之交的意识研究的“复兴运动”中,以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范式得出了新的结论。实验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是按照内隐的、无意识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与创作动机有着密切联系,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为创作动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创作动机萌发后,作家内心积淀的无意识在文学审美特质吁求下跃进为意识。审美意识的不断积累是构成创作内驱力的真正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语感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随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日益显露出来,但是至今缺少理论上令人满意的界定和论证。从语言的出现造成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的定位,以及无意识心理在人的意识活动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入手,可以看到语感就是我们对语言的无意识,由此,就可能深入探讨语感在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两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隐喻性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隐喻性思维有其"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本文主要从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说明它"无意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创作中,无意识是经常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经常能起到正常思维所无法起到的作用,这些作用有四个方面。作家创作的过程应该是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作用,而意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这样才能避免走进唯心主义创作论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与日俱增,人们努力追求物质生活,建设外部世界,但却忽视了构建内在的心灵世界,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丛生。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使人格走向和谐的方向,认识无意识,关注和接纳无意识,沟通无意识,只有意识和无意识进行良好互动与整合,才能走向内心的和谐与安宁,使自性更加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无意识”经过弗洛伊德的运用,似乎成了一个自明性的本体,它广泛出入于各种哲学和文学批评话语之中并大行其道。而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仅仅是一种个体经验性的推洲,从来都是主体对于意识的一种逃避,是主体遭遇意识折磨时的避难所。它只是话语建构起来的一团混沌,是主体自身的意识为意识自身制造的“乌托邦”。“无意识”不但不具有自明性,它甚至只是意识对自身的遮蔽。  相似文献   

14.
程怡荻 《文教资料》2009,(25):40-4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中探讨了"人类生存"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为理论,意图通过对书中女主人公玛丽内心世界的探析,追溯其悲剧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专生无意识心理的形成作了分析,并指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无意识在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创作不仅受意识和理性支配,无意识在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触发灵感、挖掘记忆、帮助想象、修正构思。但是,我们也不可把无意识的作用过份地夸大。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是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它的主要缺陷是:夸大了无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地位,贬低了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制造了无意识与意识的绝对对立,抹煞了二者之间的相互绕一;割裂了无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否定了无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混淆了无意识与生理本能的界限,把人的心理过程生物化,把人的行为自然化了。  相似文献   

18.
信息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的相互作用和协调统一对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加工相对于无意识加工具有目的性、外显性、控制性、精确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无意识加工具有协同、内隐、自动、全息、高效等特点。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是相互作用的;二互相提供来源,互相利用信息资源,加工过程优势互补。相互作用又是有条件的:一是结构性转换与协同;二是存储单元的活性和结构活性;三是意识和无意识的活跃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艺创作不仅受意识、理性支配,无意识(潜意识)也经常参与其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触发灵感,挖掘记忆,帮助想象,修正构思。作家创作的过程应该是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作用,而意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意识有两个层次,即有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不易感知,它虽不易感知,却有着一种左右人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的无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看来学校的德育,不仅要利用有意识教育,还要特别关注无意识教育,要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