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让人惊叹不已.尤其当它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对学生人生观及鉴赏能力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名篇之一.堪称传世佳作。学习本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从思想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年轻女性不颐实际去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梦想凭借自己的容貌来获取终身幸福,而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教<项链>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梳理了全文的情节,把握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后,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小说后一部分构思的妙处,我以退为进,抛出了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如果删去小说的后一部分,即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部分,对原文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永军 《学语文》2003,(5):54-54
由于《项链》在行文上看不到作者明显的褒贬 ,对它的主题 ,人们颇有争执 ,或曰讥讽、或曰同情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先生的《〈项链〉的思想和艺术》认为“小说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张树生先生的《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对〈项链〉内蕴的再认识》认为“《项链》为我们塑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画廊中追求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们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有心者不难发现他们或偏执于传统的阶级论 ,或走向唯心而不顾作品的实际。细细品味《项链…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项链》的中译本,随后《项链》被选入当时的国语文课本。新中国成立后,《项链》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几经沉浮,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们从《项链》进入中国语文教材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问世已有130年了。笔者在讲授这篇小说时,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对主题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同传统的说法--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有的同学认为路瓦栽和玛蒂尔德被拴在了同一辆战车上,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巩固;还有同学认为显示了玛蒂尔德坚强的性格和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更有同学认为路瓦栽夫妇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都显示出了诚实与善良的品格。甚至有人认为,追求人格尊严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当时,笔者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认为这篇小说可能就是作者对自我人生命运的折射,即小人物如果犯了“大错误”,这个偶然因素会影响到人生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四十多年前,许多国人用“资产阶级”这词儿批判或打击别人。四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口语中不多见了,在一些书籍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8.
【定位】莫泊桑小说思想意义与人物形象的认识与鉴赏。语文实践、探究着重于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评价 ,尤其是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本单元为小说单元 ,罗列了中外不同时期、作家的四篇作品 ,以短篇为主 ,也有长篇节选。因此解读本单元课文应遵循阅读小说的基本规律 ,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认识为核心 ,顾及情节结构、语言表述 ,并结合社会背景、作者思想 ,从而获得对作品实事求是的认识。这样对阅读能力、语言素质的提高才是有益的、积极的。【切入】1 .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路瓦栽夫人 ?身为小公务员妻子的路瓦栽夫人成天陶醉于虚拟的上流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康宏东 《学语文》2011,(3):18-19
莫泊桑的《项链》大家部比较熟悉,不熟悉的倒是他的另一篇也与首饰有关的短篇小说《珠宝》(另有译作《首饰》),两者有着异曲同T之妙。本文拟从对比角度谈谈两个女性形象及玛蒂尔德的“美丽动人”。《珠宝》的情节比较简单。内政部职员朗丹先生有一个性情娴静温柔的太太,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虚荣的玛蒂尔德一直作为反面形象出现在教材中。课堂上,教师总是极尽可能地讽刺和挖苦这个在物欲横流社会中挣扎而无奈的女性;学生对玛蒂尔德的苦难往往表现出幸灾乐祸甚至是鄙夷的神情。  相似文献   

11.
少年时代读《项链》 ,老师告诉我 ,女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受到了十年艰辛的惩罚 ,自己从此对虚荣心有了一种反感与警觉 ;后来 ,有年长者又告诉我说 ,人在年轻时不懂世事 ,犯点错误不要紧 ,祸福相依 ,如果因此能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反而能使坏事变成好事。你看《项链》的女主人公不就是如此么 ?从只知道依靠他人追求享受 ,最后变得能够知道世事的艰辛 ,能够自立于世 ,最终完成了自身的转变。我听后 ,从此遇事不敢再任由自己的性子 ,开始学得“懂事”。但不知为什么 ,也许还是少不更事吧 ,也许还是有着一种本能的爱美之心吧 ,自己总…  相似文献   

12.
盖爽 《文教资料》2010,(13):59-60
文章作者对一位年轻教师讲解的世界名著——莫泊桑的《项链》进行了实录,认真分析了其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和开放性的思路引导.并指出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最后点评,认为课堂教学总体上比较成功,反映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文学底蕴.值得同仁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王前锋 《学语文》2002,(4):17-17
一、人生有梦——人性的魅力 《项链》塑造的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天生丽质,具备了走进上流社会的条件。只是她的家庭背景不好,没有许多的陪嫁,所以她只能嫁给一个小职员。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阻止她的美丽梦想,这是不现实也不合人之常情的。人可以在很狭窄的地方生存,而思想则不能。她的向往与追求,都是人性的具体体现,因为任何人都有爱慕虚荣的一面,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但只要是符合人性的,都是正常的,如果不分  相似文献   

14.
15.
“你们觉得路瓦栽先生怎样?”我问我的学生们。 “不好!” “太无能啦!” “太抠门了,还攒私房钱哪!”学生们唧唧喳喳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课堂文本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教师的思想深度、审美情趣决定了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及对学生理解文本的导向作用。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一般而言,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任何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倾向,都会影响文本分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对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情节高潮部分的划分,应把小说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的极度虚荣和丢失项链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小说结尾部分的争议,应该从学欣赏和艺术的“再创造”角度分析,应用“实”的情节高潮,而不应用“虚”的小说情节高潮。读想象的“虚”的高潮,不应纳入小说情节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19.
引语《项链》是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列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959年,人民教学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和人教社出版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第一次收录本文。可1961年就删掉了。几经反复,“文化大革命”后,《项链》被再次收录,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课,成为经典篇目并一直选用至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教十数载,《项链》教过数遍.遍遍力图出新意,但免不了出力不讨好。再一次遇到这篇小说.思路上有了些新的设想.教学甚感轻松愉悦.并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