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25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严肃处理“渤海2号”翻沉事故的决定,第二天全国各报都刊用了。我们粗粗翻阅各报,发现绝大多数报纸都把“国务院严肃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作为主题,如人民日报的主题是《国务院作出决定严肃处理“渤海2号”翻沉事故》,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的标题是《国务院作出关于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唯有羊城晚报、甘肃日报独树一帜。羊城晚报的主题是《提请解除宋振明石油部长职务,给予康世  相似文献   

2.
震惊全国的“渤海2号”钻井船事件,7月22日在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披露后,中央和地方报纸除刊登新华社电讯外,还用社论、评论、通讯、专栏作了连续报道,历时40天。这次报道,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意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安全生产的范围,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冲破了那些“刑不上大夫”的戒律,向那些不尊重科学、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视人命如草芥、拿国家财产当儿戏的官僚主义者敲了警钟,对进一步肃清工业战线上的极左路线流毒,加快四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提前点火投产,全国几家大报都刊登了自己写的报道。但各家众说纷纭,其中多处说法不一。现列举16日几家报纸的报道为证。参加宝钢施工建设的人数和建设的时间:人民日报说:“由于宝钢六万建设大军分秒必争的努力,一号高炉点火时间比国务院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经济日报说:“来自全国各地的  相似文献   

4.
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提前点火投产,全国几家大报都刊登了自己写的报道。但各家众说纷纭,其中多处说法不一。现列举16日几家报纸的报道为证。参加宝钢施工建设的人数和建设的时间:人民日报说:“由于宝钢六万建设大军分秒必争的努力,一号高炉点火时间比国务院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经济日报说:“来自全国各地的  相似文献   

5.
震动国内外的“1.24”昆沪特快列车颠覆事故发生后,有关领导提出,新闻单位要扩大这次事故的宣传报道。报道什么?英雄事迹,好人好事。听到这一指示,一些记者当即提出三点意见:一,在“1.24”事故前相继发生两起火车事故和一起飞机事故都没有作这种“正面报道”,这次事故大张旗鼓作“正面宣传”不合时宜;二、有的报纸至今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7.
“渤海2号”事故的报道,由于首都舆论界共同努力,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影响。从7月22日开始,人民日报和我报同时发表“渤2”翻沉事故的消息,我报还刊登了《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说明了什么》一文。以后,我们每天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来稿。其中不少来自老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解放军指战员以及理论界、经济界、法律界的同志,也有的来自香港同胞和美国朋友。来信来稿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安全生产的范围,不仅涉及到经济体制、官僚主义、封建思想残余以及干部制度改革等问题,而且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根本问题。读者反映:部长撤职、副总理记过、国务院公开检讨,这样的事情,建国三十年来还是第一次。这说明我们党决心严肃法纪,发扬民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是当前报纸宣传的主题。这在直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的产业报宣传中表现尤为突出。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是一道至今还没有完全破题的难题,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办报水平,提高报纸质量而必须尽快解决的课题。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经济报道上“等级”?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中指出:“一切重大事故均应及时如实报道,不得隐瞒和歪曲。”这里所说的报道,除了向上级机关所作的内部报告外,当然包括公开的新闻报道。这个对事故报道的新要求应该引起我们新闻界的重视和积极贯彻执行。在四化建设中发生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报纸报道事故不是为了宣扬事故,而是为了用事故教育读者,接受教训,推动四化建设。从新闻报道来说,完全避开四化建设中这一类新闻,甚至国外报道了还不报道,这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也不利于通过社会舆论来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新事故的发生。在报纸上选择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故进行报道,公开揭露产生事故的因素,也是为了振奋人们大干四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是当前报纸宣传的主题。这在直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的产业报宣传中表现尤为突出。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是一道至今还没有完全破题的难题,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办报水平,提高报纸质量而必须尽快解决的课题。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经济报道上“等级”?  相似文献   

11.
地区一级报纸的农村经济宣传如何搞?去年,中央有关文件下达后,我们确定以搞好生产责任制宣传为重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宣传中,具体做了三件事: 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报纸怎样进行具体宣传呢?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地委领导的一些活动、努力了  相似文献   

12.
2D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刊号刊发了关于“南师大陪舞事件”的报道,成为当期报纸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回味这次报道采访及写作的前前后后,我个人感到颇多感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发挥县市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优势,1993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在突出经济宣传方面大胆采取了“战役宣传”的形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其具体作法是: 一、配合重大举措组织战役宣传。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兴县富民总目标和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组织战役宣传。1993年11月份,县委、县政府决定借纪念杨虎城将军涎辰一百周年之际,同时召开“中国长安首届经贸洽谈会”,以加快长安经济的发展。这次会议是长安历史上规模最大,且对今后的开放促开发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为了促进这次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对洽谈会的准备、洽谈会盛况和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战役性报道。一是抓好纪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党委机关报的省市报纸,在读者对象和宣传任务上有什么变化?与此相适应,报纸的宣传战略和采编思路应当有什么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如何坚持党报的喉舌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级主流新闻媒体纷纷以报纸、网站等为载体,推出常规报道、政策解读、系列宣传、主题策划、专题呈现、阅读互动等,多模式、多角度聚焦政务服务类宣传,收到了较好效果。省级党报网如何做优“政务服务宣传”,提升“政”能量传播力?本文着重从宣传主阵地、报道策划、转型升级路径等层面探讨答案。  相似文献   

16.
晚报能不能抓经济新闻? 1992年7月,原市委机关报《宜昌市报》改办为《三峡晚报》之初,对上面这样一个本不该置疑的命题却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要提高晚报的可读性,让报纸完全“社会化”(意为社会新闻)。这种意见主要是针对以往经济新闻的宣传效果不佳,读者不满意而言的。我个人认为其合理和不合理的成份都有,但将经济报道的不耐看,缺乏吸引力,简单的归结于新闻对经济的涉足,就有失偏颇了。然而通过这分歧,却折射出我们经济报道上的一个盲点:即经济报道在宣传效果上的失败,究竟失败在哪里? 抓盲点:端正一个思路——把“能不能抓”换位为“怎么抓” 作为一张地处三峡热土上的党报,面对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抓经济报道,显然是被动、失策之举。  相似文献   

17.
浙江日报近半年多以来,在改进文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十月间,浙江日报根据省委的指示,针对报纸宣传不能“切中时弊”、不能抓住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以提高报道质量为中心的文风改革工作。经过这一次的改革,报纸上报道的思想性、政治性有了加强,初步克服了有些报道言不及义、无的放矢和一般化的毛病。这时候大家深感到:要想使报道能够更好地“切中时弊”,还必须反对“长风”。当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的  相似文献   

18.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注意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的总量中,表扬稿件和批评稿件的比例,大体在2比1左右。但也无庸讳言,影响大震动大的还是批评报道。我想,从这次实践中总结一下在新形势下,即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如何搞好批评报道的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从总体看这次批评报道的效果很好。这次活动,从批评报道的角度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注意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的总量中,表扬稿件和批评稿件的比例,大体在2比1左右。但也无庸讳言,影响大震动大的还是批评报道。我想,从这次实践中总结一下在新形势下,即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如何搞好批评报道的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从总体看这次批评报道的效果很好。这次活动,从批评报道的角度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诺思 《今传媒》2006,(12X):56-56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22日纪念日临近,全国媒体势必将全力关注,倾力报道。陕西作为红军长征终点,大规模的报道活动应是主流媒体的题中之意。针对全国媒体的可能行动,本着独家、惟一、可行和讲究效果的原则,《西安晚报》策划了“循诗读长征”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的报道方案。筹办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长征壮举,发扬长征精神,告慰先人,激励今人,启迪来。也是为了宣传陕西,宣传西安,扩大报纸的主流、强势、公信媒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