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全育人”要求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探析“三全育人”内涵,分析现阶段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以全员育人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交互转换、以全程育人带动研究生思政教育链式发展、以全方位育人打造立体系统化研究生大思政体系等路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解决重大问题。艺术院校思政理论课具有彰显思政学科的审美特质、增强教学实效,挖掘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品牌,回应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弘扬美育精神,助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投身复兴伟业的重大意义,构建“育人为本、内容为王、实践为重、技术为基和评价为标”的“五为一体”思政理论课审美化模式,是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有效性的核心路径之一,是对思政理论课创新改革的积极应答。  相似文献   

3.
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极其重要,通过调研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阐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和不足。立足现实,提出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对策,以期为艺术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5.
合力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八维一体”合力育人模式是指系统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方面囊括的八维要素所形成的育人范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环境,积极推进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合力育人,探索完善“八维一体”模式具体应用策略,凝聚最大育人合力,完成育人目标,是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概括介绍“八维一体”合力育人模式内涵的基础上,阐明合力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价值,提出具体应用策略,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设载体和实践路径。以“确立育人理念、完善育人体系、挖掘育人内容、发挥好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作用”为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现实着力点,明确“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挖掘与专业知识互通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构课程思政的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切实担当起学校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此趋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文章从当今时代需求、理论依据、原则规定及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要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文章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52”实践育人体系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艺术院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通过了解艺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和领导的态度以及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特点等方面,分析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工作,需充分融合“三全育人”与网络育人的科学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平台、思政队伍、网络圈层化和网络育人氛围方面存在现实问题,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路径,以增强网络思政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育人层面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是指英语学科教学以英语语言学习为载体,承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学科育人价值引领。英语课程在学科思政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英语教师通过探析教材文本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和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落实学科育人价值,落地学科核心素养,使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立足发展大局,在“三个转变”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符合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现实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诉求。认为新形势下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从责任协同、阵地协同、队伍协同、保障协同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鲜明特点决定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基于全媒体时代带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全媒体视野下的研究生群体特征,并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以“五微一体”打造“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实践成果,进而从推动载体创新、强化内容创新、提升研究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阐述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从改革育人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汇聚育人力量、融合育人阵地四个方面,对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被忽视,而把握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不仅现实性强、针对性强,而且受益面大。但事实上,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却正遭遇着教学对象人文素质的低起点和思想品德认知的偏差、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人为冲突、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艰难困境。唯有深刻把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性、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思政课教学的难易度和方法、有机整合校内教育资源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才能收到更大的实效,更好地培出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 《教育探索》2021,(4):69-72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与思政课程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战略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需要在发挥思...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地方,而且肩负着为社会培育坚定政治信仰者和秩序维护者的责任。艺术院校生源的特点,决定了其思政教育工作的独特性,艺术院校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创新和研究当前思政工作模式,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田广 《华章》2013,(15)
在我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和辅导员是最基层、最重要的两股力量,然而目前两支队伍的协调配合不足,影响着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提出要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联动育人机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运行机制,要遵循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原则,通过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活动与活动思政相结合、思政生活与生活思政相结合、思政社会与社会思政相结合,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学、活动、生活、发展方面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课程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本研究从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育人的价值定位入手,梳理和分析高校课程育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转变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搭建育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高校课程育人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