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妻书》是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该文从追忆往事、倾诉爱意,寄望后人、深情嘱托,为国捐躯、赤胆忠心三个方面表达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是1911年4月24日晚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至今读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这既是一位革命志士的内心独白,又是一位挚爱妻子的丈夫的内心情感白描。解读时需关注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真心、真情、真爱,感悟作者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的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与妻书》相关教学案例,通过群文阅读,提供恰当的驱动任务,形成阅读教学专题,让学生在品读、整合、实践的基础上,感悟志士仁人身上的抱负与使命,传承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4.
《与妻书》在形式上具备私人书信典型的抒写自由、注重交流的特质;在内容上兼具缠绵悱恻的深情和慷慨赴死大义,是一篇充满家国情怀的佳作。教学中,使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书信抒写自由的特质,通过比较阅读的途径体察书信注重交流的特点,而后,在涵泳各类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抒写当代青少年"担当与使命"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与妻书》是林觉民用生命写就的绝笔信,文质兼美、动人心魂,信中的矛盾纠结增强了情感的张力。本课例分析其教学背景,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与妻书》原件图片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以矛盾之处为切入点细读文本,涵泳品味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深沉的情感;拓展阅读一组红色绝笔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树立远大抱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读本里的一篇自读课文,林觉民的《与妻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受重视已属常事,即使有幸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往往逃不脱被三言两语加以理性肢解的命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好好读读它,我以为要能真正感动于其中的真情,体悟其中的"真义",是非潜心读之,静心味之不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读本里的一篇自读课文,林觉民的《与妻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受重视已属常事,即使有幸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往往逃不脱被三言两语加以理性肢解的命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好好读读它,我以为要能真正感动于其中的真情,体悟其中的“真义”,是非潜心读之,静心味之不可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吏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筒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厦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制中的和离制度,早在《周礼》中即有记载。关于和离的律条备载于《唐律疏议》,表明唐代婚制中和离制度已然确立。这种离婚形式在敦煌《放妻书》中表现得尤为明确:离婚原因,首先是“夫妻不和”;离婚形式是双方情愿,“请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立书契约称为《放妻书》或《夫妻相别书》等,并在书契中明确妻子可再嫁;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也有一定的规定,反映了唐代和离制度在敦煌实施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2.
初语四册《与朱元思书》有两处注释我认为有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俄藏敦煌Дx.11038中的放妻书样文做了注释解读,并对其内容做了探讨.唐代的离婚有七出、义绝、被迫离、和离等多种形态,对此放妻书均具有适应性.历代对于婚姻及离婚都有许多具体规定,放妻书是在遵循这些规定下的产物.透过俄藏放妻书与英、法藏放妻书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唐代民间的婚姻观念有了一些变化:其一,比较注重夫妻感情;其二,唐代妇女地位有所上升;其三,离婚后妇女的再嫁受到尊重;其四,放妻书本身是一种离婚契约,是建立在国家法律的管控基础之上、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文契.放妻书之"放"就是解除夫妻关系,放妻书就是离婚书,其作用在于保证离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与嵇茂齐书》的作者,唐时已聚讼纷纭,房玄龄、李周翰、《文选钞》、陆善经等人,各以《嵇绍集》、干宝《晋纪》为据进行考辩、论争;然而,都未能定论,仍致疑千载。本文即据各种史料,重新排查、考辨。论者以嵇绍"懼祸"而"移书于景真",实不足据,它没能考虑嵇绍刚直、不屈的个性。赵至以"士息"的眼光看待已是太子舍人的嵇蕃,言辞间夸饰、流溢钦慕之情,实属正常。吕安不会有这类言辞。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辨明作者的真实情况。综合而论,作者当为赵至。  相似文献   

15.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教师法》修订须为立德树人提供制度保障。在责任主体上,所有讲授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课程的教师必须履行立德树人义务。为此,应为教师履职提供条件,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公务员身份,赋予教师职业权利和受尊重权,从而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通过强化师德教育、细化师德义务来维护师德底线。  相似文献   

17.
王重旭 《教师博览》2008,(11):42-42
在很久很久以前,瓮山脚下有一个穷小子,他没有父母,哥嫂待他不好,后来又把他赶出家门,只给了他一头黄牛。这个穷小子牵着黄牛离开了哥哥家,在瓮山坡上砍了些树枝,用三天三夜的时间搭了一个窝棚,此后和黄牛住在一起。这位穷小子就是牛郎。  相似文献   

18.
《与朱元思书》为读者呈现了精美画卷:青色天空、银白碧水、深绿山色、水墨树木、五色鸟猿,多种色调的合理搭配,呈现明暗、远近、厚薄等美术意境。作者堪称“水墨情”高手,利用文字为山水景物着色,其精美设计让人叹为观止。教师从色彩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述说行旅见闻的信函。在置身于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汉代的《焦仲卿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女性人权的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人身自由、婚姻自主和人格尊严等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