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是“至情至性——古代经典散文作品研习”,对应“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选择合适视角研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试图从三篇文章所表现出的“至情至性”的精神世界里,努力探索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张强 《中文自修》2023,(1):53-5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从写作内容、形式、要求、质量与评价等方面对18个学习任务群的“写作任务”分别进行了阐述,这是完成统编教材写作教学任务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教材配合“单元学习(研习)任务”,共编排了19篇“写作知识”短文,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冯熔老师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围绕着“问题的提出、研习和解决”这一思路展开,通过研习任务导向,让学生探究、突破、解决问题,最终以语文“素养”抵达彼岸。一、紧扣单元任务,提出“问题”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相比,更注重“专题性”和“探究性”。梳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可知,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五个“研习”任务群之一。如何落实该任务群,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氓》的课堂研习教学为例,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专题研习的一般路径,运用“对接课标,聚焦任务,同类延伸,深度拓展”的策略,以达到提升课堂研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任务群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师生对教材部分内容的心生畏惧而导致实施过程浅白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一些经典作品因艰涩而产生的陌生化,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中对部分作家望而生畏的距离感,导致难以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本文以《屈原列传》《记念刘和珍君》群文读写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学习探究内容的重组、学习素养目标的界定以及学习方法维度的建构,思考学生与教材、古人与今人、课堂与课外等,甚或是学生与老师“双向奔赴”的契合点,让课堂变得既充实深刻又生动立体。  相似文献   

6.
<正>《石钟山记》是高中语文课程选择性必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教学篇目,依据教材的框架设计,“研习”该文所指向的语文素养目标应有三点:通过诵读、涵泳与品味理解文意,把握思想情感及文化观念;理解作者以特有的语言形式抒发情志的方法 ;品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需要注意的是,从内容到思想情感再到文化观念,其“把握”的方式都不是“告知”,而是主动的发现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王静 《读写月报》2023,(6):28-31
<正>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为“诗的国度”。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体察古人情感与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本设计综合“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指导,将选文与单元任务融合,形成专题化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8.
“研习”是统编版教材体系设计的创新点,成为了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单元结构方式。面对这一新的教材形式,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回应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带领学生形成专题脉络的意识并提高思维能力,二是如何在专题的深度研读中又兼顾文本的细读。通过学情研究与教学实践,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研习性任务群的教学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建构、深度研读、文本中心”三个维度来建立。该教学体系构建“问题引导式”的课堂模式,以文本为中心,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系统建构专题脉络,实现统编教材“研习”要求的专题性、研究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9.
许丽君 《学子》2014,(12):74-74
“研习教材”这一概念闯入我的思考范围,得益于一次听语文课时老师频频提到的“文本研习”。在当今教学中,教师依然热衷于讲解教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津津乐道于“授业”。有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虽然已经分析了自己的学生状况和知识层面,可是不知不觉中又将课堂变成了自己发挥口才的主战场。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专业素养的欠缺,或者受教学功利化的影响,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的“研习”仅仅停留在认识的表层,解读也显得肤浅。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由一篇外国戏剧和四首外国诗歌组成,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外国小说单元同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本节课是单元研习任务的导引课,旨在带领学生明确研习方向,通过设计活动情境,回顾戏剧和诗歌这两类文学体裁的学习方法;通过搭建研习支架,为外国文学作品研习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是选修类课程的任务群之一。新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是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若干专题”,即更关注文化多样性的社会背景、事实差异及文化成因。笔者立足于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就如何多渠道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跨文化专题研讨”教学,谈一谈个人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一单元收录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此类强理论性、强政治性的文章进入语文课堂,尤其需要教师把握好其政治味与语文味之间的分寸,并且语文课还是始终要把语文味放在首位的。新课标对“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是:“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1]笔者在备课时,将《改造我们的学习》呈现的毛泽东的演讲艺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反复细读文本后,发现了这一篇文章在语言上呈现的相对独特性,有别于作者的其他文章,它在理论味、政治味之上更有一番别具一格的文学味。  相似文献   

13.
程修平 《学语文》2024,(2):22-25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先秦诸子学说,研习三篇文章的思想及背景,探讨先哲在探寻理想社会形态中的入世和出世思想,融通语文学习和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单元研习任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统领单元教学活动。结合选择性必修教材对单元研习任务进行解读,明确单元研习任务的概念和内容构成,从引领教学活动、促进教考衔接、落实任务群教学要求三方面分析其教学价值,探讨实施单元研习任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媚 《读写月报》2023,(9):34-38
<正>【教材分析】“尝试写小说评论”是统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习任务。此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相似文献   

16.
贾丽 《青海教育》2010,(11):24-2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传道”的任务,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准确把握寓于文中的“道”的内涵,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上,以优秀作品的真实情感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是高中新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群,既有专门的学习任务,又贯串于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如何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教学任务,是当前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一项需要探索的课题。本文陈述了在《阿Q正传》的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教学要求所做的一次探索,介绍了研习小说中词语降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周岳 《现代语文》2007,(2):36-37
江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五)建议教学《项脊轩志》时采用“文本研习”的形式,并设计了这样一个研习的切入点——《项脊轩志》中作者写道:“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说说作者因为什么而觉得可喜,又因为什么而觉得可悲,它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是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的统编教材之中,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三个学习任务群一起,成为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以课程形式让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对革命先烈不朽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革命人格加深了解,进而陶冶情操、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描述中提出,此任务群研习“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