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儿童音乐》2013,(8):78-81
【课程】小学音乐——古诗乐教材【教材】选自嘉定区区本音乐教材《中国唱诗班》【年级】小学二年级【主要教学内容】学唱《黄鹤楼》【教学目标】1.学唱古诗乐歌曲《黄鹤楼》,在演唱中感悟其内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兴趣;2.能在学唱的过程中掌握好大跳音程以及一字多音的节奏,能用肢体语言演绎歌曲的情感;3.通过听、念、唱、演等多种音乐体验活动,初步了解起承转合的句式特点,感受古诗词文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诗与课文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3.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发情感  相似文献   

4.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5.
考论崔颢《黄鹤楼》诗四题:首句“黄鹤”、“白云”之辨;对崔诗的不同评价;与李白《凤凰台》诗较论;崔诗源流说。  相似文献   

6.
鲁迅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乡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鲁迅的杂文是投枪和匕首,而鲁迅的诗与文是相通的,也是手中的武器,往往穿插于杂文中,成为杂文的主旨和精髓,表达诗人强烈的爱与憎。  相似文献   

7.
周红雷 《考试周刊》2007,(45):101-102
本文通过对《黄鹤楼》这首诗句中首句究竟是用"黄鹤"还是"白云",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的探究,以此从多角度、从整体去鉴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  相似文献   

9.
陈兰 《小学教学研究》2007,(2):10-10,12
一、词语再读,键接古诗1.朗读词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生读题)。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出示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谁能用这四个词语(去掉"誉满天下"、"永世不绝"两词)简要说说课文内容。3.李白吟出的脍炙人口的名诗  相似文献   

10.
一、扣住文眼,走进依依惜别之境1.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课文描写了哪几个送别场景?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依依惜别)【意图":看景藏情""举杯话别""目送吟诗"三个场景组成送别的全过程,展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之情"是文本的基调。扣住这个文眼,学生就能不断深入感受离别之情,让"依依惜别之情"在孩子的心田荡漾。】二、互动探究,研读三个送别场景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读古诗 1.李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你们学过他写的哪些诗?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名词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要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就得是群文阅读,要么认为在单篇文本教学时把原来的课堂提问直接换成了若干个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任务群。其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本”的群。本文对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教师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汉的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当时,黄鹤楼是一座用于军事瞭望和指挥的岗楼,以后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登临游憩、吟诗作画的胜地。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呢。古时候,一位姓辛的寡妇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个得到她照料的仙道用橘皮在她的店墙上画了一只仙鹤,她靠这只能歌善舞的仙鹤招徕顾客,一下子发了财。后来仙道再来此店,见辛寡妇越发贪心,便唤走黄鹤,乘鹤归去。辛寡妇醒悟过来,决心痛改前非,便用全部积蓄修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这里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丽景观。诗词…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让语文课堂充满"诗味"的理念,本文详细的阐述了《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孟、浩、陵、辞、唯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送别》,之后问:你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了什么? 2.师: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课件出示古诗(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鹤、孟、陵、辞、唯",会写"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注释、插图、想象、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起学生对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