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供给保障、供给机制四个供给要素出发,对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社会合作、关注特殊群体、强化供给保障、完善供给机制等对策,以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标准化、系统化,增加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在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与路径.文章探讨了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模式和特点,认为其在纵向和横向、实体和数字联动中,呈现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融入产业振兴、鼓励社会参与、强化制度设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新时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利用好当前大数据技术可为其带来多层面、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数据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之间并非相孤立,反而可以相辅相成、共促进步;其次从供给端、用户端、管理层角度总结了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的驱动;再次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体、服务流程与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大数据平台为中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并提出模式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同时采用归纳、比较、综合等分析方法,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的概念与特征、现实困境、国外经验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该领域研究总体经历了萌芽探索、快速发展和稳定推进三个阶段。相关议题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研究受政策与实践驱动性强,研究观点从分歧迈向共识,研究重视国外经验引介。建议今后应用系统思维回应研究议题的复杂性,基于实证分析层面拓展研究方法与范式,吸纳多学科理论知识强化跨学科研究,并跟踪国内外理论实践前沿丰富研究议题。图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了解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使用及评价情况,分析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存在的供需矛盾,发现需求的上升与多样、供给的不足及滞后是目前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缓解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对策包括:丰富供给内容,加大沟通及宣传力度,提升经济投入能力,创造人才优势等。图1。表8。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6.
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以及利益相关方为主线,归纳整合出全球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转型的特点,即对接数字转型整体趋势以再造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面向日趋广泛的受众多元拓展服务内容,以数字工具驱动服务形式创新和开放合作以建立服务主体多层次协同机制.由此提出我国国家档案馆应从把握档案事业发展机遇明确数字转型本土化内涵,融合中国特色深化服务内容体系建构,应用数字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遵循社会化趋势建立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等层面入手,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转型.  相似文献   

7.
8.
当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增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更为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现状,依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框架,设计包含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五大要素的调查提纲,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各要素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可及性,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方面均需要改进。表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点,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获取用户样本数据,并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对相关假设和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资源因素、主体因素、基础设施和服务效能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呈正向相关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用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霞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137-143
归纳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供给实践和农村、城市以及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投入必要性理论阐释多、理论模式趋向统一等特点,但同时也发现已有研究存在实践可操作性差以及微观、个案、定量研究少等问题,并提出未来后续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及我国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基于高新科技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思路,探究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公共数字文化整体视角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文献很少。本文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的四大核心要素:基础因素、资源因素、服务因素和效能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评价指标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保障条件、资源建设、公众服务和服务效能,15个二级指标以及54个三级指标,以期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将其分为以教育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资源整合模式、以遗产保存为主要目的的有限资源整合模式、以检索利用为主要目的的馆藏资源整合模式和以共享交流为主要目的的大型综合的整合项目模式。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模式的特点,探讨了这些整合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野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揭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情境下乡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编码过程中构建了涵盖个人、环境、信息、技术的PEIT信息规避行为模型。最后从营造文化环境、丰富信息服务、完善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弱化乡村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实践方案。图1。表6。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TOE模型,构建包含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环境条件3个维度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理论分析框架,明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技术赋能、组织规制、环境优化三方面提出我国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各国政府在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及相关政策与法律的保障作用,调查了北美、欧洲和亚洲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主要项目,分析了不同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整合中的异构资源元数据互操作方式,以及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设计。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不断寻求新的合作机构,扩大可用资源的范围,数字资源整合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智能问答应用有助于探寻智能问答的系统化应用路径,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质与效能。文章运用场景分析法,研究智能问答技术在不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场景与服务层次中的应用特征与优势,以此作为构建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框架的基础。研究表明: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整合“云端”信息咨询、“场馆”服务融合和个性化文化“空间”定制三大模块,朝着系统、协同方向发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赋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制度层面优化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化发展策略,缓解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失衡现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总结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成果,同时运用专家访谈法,从财政投入、服务标准、资源建设、供需对接和人才队伍等维度分析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化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从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建...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由62份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文本组成的政策样本集,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按照分析框架构建、分析单元划定、政策工具编码、频次统计分析等步骤,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要素两个纬度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存在不同基本要素间政策分布差距过大;政策工具应用结构失衡、应用范畴单一;各部门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应优化政策工具应用结构,推动各基本要素均衡发展,提升政策工具与基本要素间的拟合度,增强政策可操作性,构建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