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政策与实践策略来看,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和研究话语。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育人共同体是对落实国家意志和回应现实关切的科学统整。具体来看,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明确权责与边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前提;育人共同体要在实践的社会化学习中形成;智能技术为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整体发展,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扭转只重视智育而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功利化倾向,就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育人的重要作用,即积极开展家校社共育。在雄安新区新建的高标准社区中,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居民知识技能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为此,雄安容和教育总校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举措谋发展、求突破、见成效,针对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孤立、社区教育的模糊问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开展家校社共育探索,以期能为其他学校进行家校社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界(基础教育)》2021,(16):F0003-F0004
一组课题:提升项目品质家校合作专家团队有了,专业队伍有了,专业课题也应运而生。2018年,《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迄今为止,全市共有家校合作省级课题2项、苏州市级课题12项、昆山市级课题90项,从昆山实际出发,在问题分析、方向引航、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典型榜样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形成围绕家校共育主题的课题集群。课题研究拓宽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与视野,对区域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破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与供给之间的深层矛盾等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互相支持并强化教育的作用,若没有形成合力最终也无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目前家校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探讨家校合作方式,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引导作用。一、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1.没有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2009年9月建校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为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做了一些有益的、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学生难以学会做人,久而久之,会使得学生在情绪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偏差,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校密切合作、观念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出现育人主体观念差异、角色关系模糊、交叠影响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协同育人效能不高。立足于全面育人理念,透析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内在价值,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家校社”生态系统协同育人互动理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融通参与主体育人观念,创新协同育人文化,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优化沟通渠道等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9.
《上海教育》2023,(11):22-23
在教育场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除了校园之外,家庭和社会成为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成为教育新生态。世界多个国家致力于探索“家-校-社”三方力量的有机融合,以形成长久和稳固的教育责任共同体。本期我们聚焦韩国、新西兰、日本、美国、北欧五国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以期为我国深化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以及国情变化,我国对公民的个人劳动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中小学要把握劳动教育的新特点,构建劳动教育多样化路径。文章基于国情梳理了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劳动教育的现状和误区,总结了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路径,并结合我国劳动教育有关政策,提出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教育》2021,(2):12-15
主持人: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在当下的家校合作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的认知错位,导致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那么,如何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问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5.
刘强 《家长》2023,(30):71-73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面对青少年学生群体日益增多的德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教育主体要明确各自的德育责任,加强对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顺利推进家校社协同德育,采用科学的德育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育深厚的道德情感,形成一定的民主与法治意识,帮助初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工作者面临新形势,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通过“家—校—社”育人模式,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家—校—社”协调育人方式将逐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多样化的现代教学观念,更加全面地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书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更好地培育出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家校协同育人对于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家校协同育人存在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不积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等集体行动困境。对此,应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中心,推动共同体组建与运行;完善组织体系,确立家校各自职责,推动共同体规范化建设;制订工作计划,推动共同体动态化建设;寻求外部资源,保障共同体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却未达到理想目标,在价值定位确定后采用什么策略实施就成为决定其成效的首要因素.在共同关心的问题解决上协同是整体策略的起点,通过各方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是优选策略,在大范围难以形成共识时可选择分层、定向协同.家庭立法进程加快和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列入教育部门工作日程为协同创造了良好条件,需要以...  相似文献   

20.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