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阅读一直是语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比较中见优劣、知得失等是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这种比较的精神一直贯穿在语文教材中,如学习完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后,教材也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示了一首席慕容的同题诗歌,要求学生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把此文与彼文作比较,这需要一种鉴赏能力,也需要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语文素养一般,往往找不出什么异同,而且创作者不是自己,学生的参与欲普遍不强。面对这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一般的学生,激发他们自己内在的“比省”意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比省”意识,就是学生自觉与作者比较,进而反省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接着把意识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的学习方法。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比省”意识得以强化,在不厌其烦的学习实践中,各种语文能力必能逐日提升。  相似文献   

2.
成雅彬 《现代语文》2006,(1):109-110
普希金先生的诗歌《致大海》以饱满的热情、清新迷人的意境在俄罗斯诗歌史上放出耀眼的光辉。诗中自由意志的建立,诗性世界的追寻都成为这一“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诗人海子同样把这份执着交给了大海,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成了他们共同的自由元素。然而他们在跋涉、追寻的过程中充满了隐忧与枉然。坚持不懈的追寻和这一过程中具有的丝丝悲凉成为这两首诗的比较阅读点。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笔者认为本单元的突破口应是分析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诗歌重意境。“意”即主体的内在精神,就是这里所指的“情”、“境”即客体的外在对象,就是这里所指的“景”。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就是指能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领会诗中未写之情。诗歌对景的描写,学生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而景中之情、景后之情,就往往不易捕捉到。因为这毕竟是抽象的东西,还要仔细想一想。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题材分别是咏物诗和送别诗,且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诗歌的比较阅读赏析。笔者认为,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里“学习任务群5”中所强调的两点内容密切相关:一是“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二是“运用……比较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5.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7.
<正>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有助于其在诗歌的浸润中丰富语文涵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创编了《萌小诗》诗集,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一、诵读与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学生学习儿童诗,其实是“童心”与“诗意”的碰撞和对话。诗歌的语言,以凝练、优美为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拟人、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读懂”是关键,“读懂”其实就是会解诗。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强的古诗创作论意识,他们带领学生解诗的路向多基于文体共性,缺少对古诗文体特殊性的审视,学生由此很难获得真正的解诗能力。“诗向会人吟”,“会人”必须是能从创作论角度进行解读的人。文章立足古诗创作法度,从句法、章法、写法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借“诗法”解“诗义”,探讨、总结读懂古诗的有效路径,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中国新诗和外国诗。阅读要求理解每首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所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深刻含义或道理,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表达方法,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二、改写是本单元的写作中心。改写,主要是表达方式或表达角度的改变,其实是对原作的一种再创作,需要丰富的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改写要过好“三关”:语言关、材料关、表达关。犤单元重难点犦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二、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三、学习对比写法的运用。四、学习比…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将“学写新诗”作为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阅读新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尝试创作新诗,有利于养成精雕细琢的写作习惯,并激活美好的情感体验。初识新诗,需立足教材,把握诗歌的意象、想象、情感;了解新诗的轮廓,可以通过品读佳作,揣摩“共鸣”、“修辞”、“意境”等内涵;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新诗创作的方法,尝试创作新诗。  相似文献   

1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歌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同体裁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同类题材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辨析、鉴赏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钱塘湖春行》两首诗时,我尝试运用此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这两首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特点,泛读后,我首先提出问题:同是写西湖多姿多彩的美景,这两首诗分别从哪些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诗歌体理论笼而统之地讲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这些体特点基本上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浪漫主义新诗中总结出来的。而运用不同创作方法创作的新诗和不同形式的新诗在抒情性和音乐性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有意境。偏执于一个方面容易导致理论的片面性。当今中国诗坛,学习借鉴现代派诗歌艺术手法的意象诗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纠正对诗歌体特点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15.
高珊 《小学教学研究》2023,(5):89-90+96
美术学习从“视觉阅读”走向“意境表达”,这是一个渐进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开始接触美术作品时,需要用美术的视觉展开阅读和体验,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布设美术训练任务,让学生将阅读认知转化为美术作品创作,描绘出美术意境,完成美术认知的顺利内化。美术阅读和美术表达都属于学科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正视美术学习规律,顺利构建美术学科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意境便不是诗,意境浅淡便不是好诗;阅读欣赏诗歌,如果不能进入意境,便不得门径——反过来说,倘若能把握和进入诗的意境,便是掌握了打开诗歌艺术宝库大门的钥匙。可见,意境是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想让学生真正领悟意境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张秋怡同学问:“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学习诗歌,要先对诗歌特点有所了解。诗歌具备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这四个特征。诗歌的“四美”特征决定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应与学习其他各类文章有所不同,要特别从四个方面来学习。一、注意诗歌意境美。意境美从何而来?它是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艺术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要透过字面体  相似文献   

18.
棋有棋眼,诗有诗眼。棋有眼则活起来,诗有眼则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使诗歌意象染上诗人的情感色彩。在书法作品中,我认为也存在“眼”,它包含两个方面:对单字结构则存在字之“眼”;对于整篇章法则存在书之“眼”。以下试作一些初步探讨。象“诗眼”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之字句的意义那样,“字眼”可以认为是一个字中最能反映书家艺术个性的最神彩的一笔,“书眼”则为一幅字中意境、神采最佳的部分。先就字眼而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家都力图使每个字都能写出反映自己的笔画特  相似文献   

19.
【命题类别】命题者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的赏析,一般为: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这里指意境的色彩、构成、情味等)。【设题形式】诗歌“形象意境赏析”的设题形式有三:(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相似文献   

20.
走出小说教学套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研究文本体式,解读每篇小说的独特性,即作家的个性化创作风格。“寻根文学”派作家阿城擅长笔记体小说创作,主张发掘“世俗文化”和“古典诗”两大资源,将古典诗歌建构意象的手法运用到笔记体小说创作中。以《溜索》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阿城运用渲染、白描、对比等手法建构意象,凸显人物精神风骨,有助于学生理解其营造笔记体小说“诗的意境”的个性化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