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发出的最强音.中国教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对于凝练中国教育智慧、提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提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一命题,并不等于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好故事,更不等于我们已经会讲故事,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就"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别人来听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和"谁来讲故事"等问题进行研探,以期为我国教育同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不仅是以汉语教学为职能,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着重探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招生面试环节,适量增加中华文化考察比重;优化中华文化课堂的结构和内容;立足语言本体,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史知识;开展多元化文化实习项目。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我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卡嗓子”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外语教育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也是提升外语教材建设资政效能的重要路径。本文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本质,从中国故事“对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三个维度探析大学英语教材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意蕴和实现路径。基于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打通“外语+”跨学科融合通路的教材内容三级架构和培养学生对外话语能力的“四位一体”闭环路径,希望以此为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契合、与“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效果上看,都存在着很多不足。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中国文化课的教学特点、教学思路及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国文化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探讨建立更为有效的中国文化课程教育体系,以期在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教育是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担当向高职院校保护和传承非遗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的言论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其中不仅应重视由官方、政府力量主导的国际传播实践,更应加强、借助民间力量在国际传播中的桥接作用。留学事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作为“他述中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兼具中西方文化优势的留学人员群体自古至今都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群体因在中外两地具有旅居、学习经历,熟知中外文化差异,能够洞悉海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心理需求,对中华文化与外国受众兴趣点的嫁接与把握更为精准。面对留学人员群体,我们可通过提炼中华文化中具象的中国元素,精神层面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处事方法,与世界价值、人类问题接合的中国理念这三层释义,实现让外国受众从产生“文化亲近感”“文化认同感”再到产生“文化好感”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实现引领民族复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新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英语教育应承担的重要使命。文章阐述“中国故事”的内涵,提出SEED PLANT教学策略框架,为在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操作模式及路径。SEED PLANT作为一个体系名称,一方面象征播撒种子、培育未来栋梁之材;另一方面也透射出通过英语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和思辨能力的长远目标,使其既热爱中华文化,又具备国际视野,最终成长为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关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于推进海外统战工作、提升国际话语权、引领海外中共学研究、促进政党外交具有重要意义。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要突出讲好新时代故事,重点在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同时,要将“讲故事”和“说道理”“塑形象”有机结合,讲好新时代故事背后的观念体系,最终是要在国际社会塑造新时代党的形象。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核心话语、构建协同格局、完善传播平台等实践路径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东 《江苏教育》2022,(25):64-68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课程要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这意味着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将中华文化融入课堂,讲述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系列的重要论述,也是其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故事容易征服人心,更有益于思想的传递。讲故事既能阐明道理,又能打动人、说服人。大学生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中讲好中国故事将有助于凝聚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中国形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故事可以“载道”,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来传播价值观,用身边灵活生动的例子来传递思想和道理,既接地气,又显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国家向国际社会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从视觉形象概念切入,梳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概念内涵,归纳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四大特性,探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产生机制与分析路径,进而构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国际传播结构框架。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展现中华文化影响和底蕴、历史和传统、增强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加强新时代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民族形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大学生对“中国故事”理解不充足、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以及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的问题,这对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于此,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促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国故事”,加强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英文表达能力教学,并且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贯彻落实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有效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情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国情教育,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国际学生了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但是目前中国国情教育的效果还未达到预期,教育功能认知错位、教学体系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国际学生国情教育模式,挖掘国情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用国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对国际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对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价值目标,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我国亿万民众作为中外人文交流主体的作用,在新时代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表达你自己”是大国崛起要迈过的三道坎儿。中国公共外交是在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之后表达你自己的形式。而这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作为回答,文本认为:公共外交已成为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针对周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关切,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争取中间派;弘扬中国文化、阐明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是表达中国的三大主题;要在继承传统中华文化道统、包容西方话语基础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继提出,中国公共外交迈入自信、自觉的发展阶段。这是“三个自信”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是全面展示中国大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讲好中国故事,重点在于阐述其中的文化元素,以平易近人的诉说方式赢得世界认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利用国际文化传播、文化交往和学术交流,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故事的知晓率、认同度和亲和力,让世界领略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传梅 《英语广场》2024,(7):113-116
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英语人才应当肩负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因此,培养融通中外的创新型英语人才成为英语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英语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从“全方位育人”、多元主体协同等角度探索了创新型英语人才培育路径,提出了“五个融合”,即英语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英语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多元评价方式与多元评价主体的融合,以期为英语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依据,从而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创新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华文化传播与个案研究、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传播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四个视角,对研究中华文化传播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梳理、述评与展望,以求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