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绿 《神州学人》2023,(3):12-14
<正>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从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高度对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出要求。后疫情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以官方为主体的“一轨外交”面临局限性,留学人员作为民间外交重要力量之一,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和重要使者,可对缓和国家间关系、增进中外民众相互理解及互信友好发挥积极作用。发展留学事业、  相似文献   

2.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诗词作为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民族精神的延伸,中外文化的桥梁。本文通过传统平面媒体、新媒体和面对面交流的社团活动等形式研究中国诗词在高校的传播现状,并把目光投向高校,研究中国诗词在高校的传播情况,并争取为高校提供优质的传播策略。在过程中,也会探讨外国留学生这一群体,分析中国诗词在留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策略,努力实现中国诗词"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国风貌、传导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可或缺的动态因子。文章结合哈尼古歌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与现实状况,探析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实现新突破的策略,对增进世界文化互洽、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4,(13):8-8
2014年7月18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密体画及书画作品展在欧美同学会会所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出席并讲话。韩启德指出,书画艺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魁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启德强调,留学人员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就有独特优势和重要责任,广大留学人员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做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5.
汉语国际推广的历程,也是“文化中国”的世界化历程。它在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以文化为内容和方式展开对话,提高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多元价值的协调发展。在当前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培训、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笔者赴蒙进行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实施与调研进行分析,就中华文化的内容设置、传播理念、模式探索等提出一系列传播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力求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欣赏、认同中国文化并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力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对于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需要优化传播策略,深入实施文化传播差异化、资源配置系统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发展叙事形象化、网络传播交互化等策略,以更好地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于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重重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明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要全面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注重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8.
聚焦中国原创文化节目何以吸引受众,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以解释性现象学方法对受众心理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原创文化节目主要依靠新颖的节目形式、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文化题材吸引受众,同时带给受众社会观察、文化情感、知识收益等多方面的收视酬赏,让受众心理获得“强满足”。原创文化节目受众是一个特征相对弱化的“弱群体”,且包含两个亚型,其中“忠粉”型受众认同民族文化、寻求精神意义、看重知识价值,而“偶遇”型受众则更在意节目能否带来“强满足”。挖掘文化题材,做大“原创”概念,讲好“人”的故事,开掘文化情感,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Katz,Blumler和Gurevitch在传播学领域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张受众本位而非内容本位,它将传播的视角从传者导向转向受者导向(audience-centeredapproach),这对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对汉语语言与中华文化的需求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时,选择是以语言教学(尤其是现代汉语教学)为主,还是以文化学习和体验为主,以及二者的先后顺序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到受众不同层次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例如个人层面的自我实现(self-fulfillment)、自我满足(self_grat讯cation)、自我肯定,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需求;其次,传播本身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传播出去的文化是否能够被受众顺利而准确地解读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传播者可根据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提出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在传播时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注意受众“解码”时的社会文化差异对解读被传播文化信息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迅速增长。心理健康是留学人员适应留学生活的重要保障,加强关注留学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学人员群体实现平安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关爱留学人员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工作背景,整合性地分析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群体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面临的心理危机,并以“平安留学,从心开始”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为例,分析开展留学人员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意义。希望能够促进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人员群体健康成长,实现平安留学,早日学成归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出现了"汉语热"现象。然而,汉语的学习不单只是语言教学,还应渗透相应的中华文化。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外国学习者应以文化为依托学习汉语,避免"文化休克"现象出现。本文旨在分析中华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探讨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策略,使更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背景下推动长征精神传播,有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但是,新媒体背景下长征精神传播面临传播主体权威性被弱化、传播受众个性选择差异、传播媒介应用性不足、传播环境复杂性增强等困境,对此,应加强长征精神传播主体建设、推动分众化传播、提升新媒体传播长征精神的载体能力、营造良好的长征精神传播环境,从而切实增强长征精神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和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下,在伴随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承接外来文化挑战的互动格局下,“湖湘文化”要发挥自身“趋时应变”的能动意识,在对外传播中首先要明确“湖湘文化”的传播目的,转换对外传播的理念;其次要基于当代国际传播环境,从“内涵的层次化”、“表象的多样化”和“受众多元化”三个方面探究新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而开掘出官方与民间协同共振、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以及事业与产业形态联动的“湖湘文化”对外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既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与中国交流的基本路径,也是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海外华文教育恰恰能够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中华公益大课堂、作文比赛等各种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促进华侨华人对祖籍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而且也能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热情。同时,大力发展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传播汉语言文化,对于促进中外交流,加快“中国文化世界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方兴未艾,而人才作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一环,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导向,结合“Z世代”的专属特性,从思想道德素质、学科建设、交流合作、科研实践等方面着手,探讨高校在“Z世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方向和举措。高校应多措并举提升“Z世代”的国际传播综合素养,助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影视剧是图像化的文化产品,是语言、音乐、表演等多种要素的集合体。语言文化传播的视角下,中国国产影视剧用于汉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以韩剧为核心的“韩流”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除作品制作精良之外,满足受众需求和文化距离的消减作用突出。鉴于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存在传播渠道有限、翻译质量等问题,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国产影视剧用于汉语教学内容选取上应遵循适切性、集成性和代表性,降低“文化折扣”,促进语言和文化认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以丝瓷茶为重要物质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随其对外输出也承载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使命. 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研究中国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播史及文化符号的特点,将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及魅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应对国际政治、经济、道德危机的精神寄托。在"慕课"兴起的大背景下,"慕课"在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及时提供信息反馈等方面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面向国外及高校受众的中英文"文化慕课"平台,从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中文教材是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优塑并传播中文教材的中国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中文教材应着力塑造“内刚外柔”的中国形象,即文化自信、科技赋能的“内在刚性”形象与可亲可爱的“外显柔性”形象交融并济,切实提高中文教材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效能。教材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的软实力,教材与科技的融合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进一步增强教材的“软、硬实力”可实现中国形象的内在刚性表达。中文教材需要凸显“可爱”的叙事特点,讲好可爱的中国故事,塑造可爱的中国人物,采取外国学习者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话语实践,不断完善中国形象的外显柔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张慧 《山东教育科研》2014,(9):F0004-F0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也愈加频繁,翻译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精神愈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门外译谈》作者李照国多年来从事国学典籍和中医经典的翻译和教学,在总结中华文化精气神韵、诸子学说的主旨精神和中国翻译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翻译主体选择的原则。他认为在中外译者合作模式全面实施前,应加强中国典籍译者的能力培养。《门外译谈》可供从事外语教学、文化翻译和语言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