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其宗旨的确立,既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根源,又有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依据;既有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有“三个代表”思想体系自身内在结构形成的逻辑证明。在新世纪新阶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升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大趋势,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时期教育方针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以往相比,新世纪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在教育方针史上具有首创意义。从“一为”到“二为”,显示了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重要品质,表达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目标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终极关怀。一、民本教育思想的回归新世纪教育方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建党宗旨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古代民本…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罗国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通过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历史考察,提出了我国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由和意义,。针对现实道德生活的复杂性,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分层次理论。并强调将“为人民服务”思想贯串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研究他的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是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邃理念。因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观。“人民动力观”、“为人民服务观”、“人民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人民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人民思想的重要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三个务必”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建设的历史征程,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三个务必”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验,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三个务必”的生成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相连,反映了实践的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三个务必”生成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全党全社会深刻领会并坚决践行“三个务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在深刻把握中国具体实际中,作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阐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视角。从历史逻辑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两个结合”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理论逻辑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发展成果;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两个结合”理念,在回答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公民个人发展的基础。十六大对教育方针作了新的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教育“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方针上的重要体现,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鸡西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但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它还包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两个务必”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升华和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大西柏坡文化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人民本位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本位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达到了一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本位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内涵“五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十个坚持”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生态经济理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政治理论、“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生态社会理论,以及“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生态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学的“民贵”思想是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的体现,毛泽东根据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创立的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解决了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阐述了怎样服务,强调为人民用好权,是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必然延续,是对儒学“民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毛泽东“人民情结”的集中概括,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日益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涵丰富、全面系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来真正地实现为人民服务.这对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其生成理论逻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历史逻辑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现实逻辑来源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战略科学理念包含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大卫生、大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国强 《辅导员》2010,(4):40-40
思想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五育并重,以‘德’为首”已经成为所有办学者的共识。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中国梦是人民梦”等都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服务是人生观教育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根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须正确认识“为自己”、“为他人”、“为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 ,须处理好个人与人民、主观与客观、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责任与贡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云的“民生”思想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重要改造,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研究、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陈云时刻关注人民生活,毕生追求人民利益的实现,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研究、继承和发扬陈云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