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万·伊利奇于1971年出版《去学校化社会》后,又通过各种文献、对话全面展现其“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内涵。整体上,伊利奇秉持着“人道的激进主义”态度,立足于经由社会、历史、玄思等视角交叠而成的核心议题,呈现出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脉络。事实上,通过对学校中潜在的“价值制度化”“教育神话”“隐性课程”等问题的批判性质疑,伊利奇逐步认识到最初所提“去学校化社会”策略的徒劳。因此,从提出废除学校转向对教育理念本身的反思,伊利奇不再接受“稀缺性假设”下的教育需求话语及其社会承诺。基于此,在“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诞生50年后的今天,考虑到该思想可能引发的教育改革实践的危险性,“去学校化”的诉求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政治要求上,即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建立学习机构及其恰如其分的自由保障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思想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通过对作为现代宗教的学校神话和教育异化的批评,提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并构建了"学习网络"的理想蓝图。伊里奇的思想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他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3.
学习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学习化社会建设是目前国内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学习化社会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终身性和主体性等特征。要构建"人人能学习、时时可学习、以学习求发展"的学习化社会,我们必须通过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的变革来应对其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过密化的人口压力已经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无论是诱致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农地流转与集中,都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减轻而大规模出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可流转农地供给的不足是中国农地流转交易的现实制约,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民“退养”制度的缺位等,构成农户家庭参与农地流转的深层顾虑。国家政策应确立农民退养制度,以此消弭农户家庭流转农地的顾虑,同时统筹城乡户籍制度,以鼓励有条件的非城市户籍常住人口用农地置换城市户籍及依附之上的保障性福利。另外,配套的制度改革对于农地制度变迁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学前教育发展。从概念入手对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前提辨析,是厘清二者关系进而澄清学前教育缘何不能“小学化”的核心所在。幼儿不是学生、幼儿园并非学校、保教并重不等于教育,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根本性区别。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需要转换理念:在学前教育的出发点上真正回到幼儿本位,从静态学前理念倡导转化为关注动态幼儿发展;在过程中让幼儿回归生活经验,重视幼儿的经验获取与生活世界相融合;在结果上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外显化知识技能习得内化为内生性学习能力提高。学前教育去“小学化”还需要保障策略:强化政府的督导与监管责任,形成家园校共育的多元主体合力,提升学前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学校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的异化 在马克思首次提出“异化”这个概念之后,这个词竟触及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连最纯净的教育这块处女地也不能幸免。众多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们的教育正在逐步陷入异化。  相似文献   

8.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教育机构,既有“正教育”,也有“反教育”。“反教育”现象是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复杂多样的“反教育”现象有负榜样性、隐蔽性、相对性及影响的深刻性、长久性、消极性等特点,且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广泛。学校必须通过提高教职工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建构教育网络等几个方面来消除“反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9.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学校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熟能生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达到灵活运用,但有时对所学知识的熟悉了解却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障碍,以致"熟难生巧"。教学相长,所以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去熟悉化":教师要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历史知识和教学技巧要敢于"去熟悉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要勇于"去熟悉化",不望文生义,要大胆联想,不迷信教材,要大胆质疑。只有师生共同尝试"去熟悉化",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学校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异化,应废除学校。  相似文献   

13.
学校天经地义是人们所推崇的,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伊里奇却耸人听闻地要否定学校,认为现代学校的弊端是把党校与教育、证书与能力、受教育与人义务等同。他的“非学校化”思想貌似荒诞、即有着理性的基石,其中关于构建以“网络学习”为主通道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建立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实施以素质教养为主的教育思想等,都是有相当见地的,对我们拓宽教育空间、延伸教育时间、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功率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显示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的特点。“半工半读”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保障“半工半读”的正确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该在制度从面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仅涉及课程编制和实施的技术性问题,而且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成因。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制度、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和待遇保障制度以及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等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制度根源。为此,应加强对幼儿园培养目标、课程大纲、办园质量等方面规范和监管的制度建设;同时,系统构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待遇保障、资格准入等保障制度,并完善以普惠和质量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  相似文献   

17.
罗江霞  杨菁 《考试周刊》2014,(47):16-17
文章对赣州市区137个新建住宅楼盘名称的"去通名化"现象进行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其组合形式、通名使用情况方面剖析了赣州市楼盘命名中的"去通名化"现象,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楼盘命名"去通名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为开发商今后的楼盘命名工作提供借鉴,有利于规范赣州市楼盘的命名,还可以促进赣州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赣州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高校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高校外部德育环境,要求我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高校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当代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高校德育创新,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  相似文献   

19.
秦丽萍 《文教资料》2011,(9):99-100
"去中心"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其涵义就是消除科学中心主义及主流文化等的霸权地位,关注边缘文化、边缘学科及边缘群体。教育思想由较简单的模式到"无中心"、"无等级"模式或多元整合模式,从最初较为单一的追求科学化、标准化走向反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的极为复杂丰富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