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哦,香雪》是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台儿沟里香雪、凤娇等山村姑娘的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纯真之心、善良之心、美丽之形,体现出了山村姑娘对摆脱封闭贫穷的祈求及对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模仿叙述是对生活形态的审美还原,那么,隐秀叙述注重的则是对生活的诗意感受,它总是以抒情为主导,靠作品中缓缓传递的情感和情绪的柔丝来缠绕读者的心弦。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运用这种独到的隐秀叙述把诗的意境、画的气韵都融进其中,使作品超越时空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模仿叙述是对生活形态的审美还原,那么,隐秀叙述注重的则是对生活的诗意感受,它总是以抒情为主导,靠作品中缓缓传递的情感和情绪的柔丝来缠绕读者的心弦。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运用这种独到的隐秀叙述把诗的意境、画的气韵都融进其中,使作品超越时空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她们的微笑,有着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的纯真,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若隐若现,吮吸每一寸阳光,此起彼伏地开放着。而当一列火车打破了大山尘封多年的寂寞,它的咆哮里夹带着与大山格格不入的声音与思维时,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中人物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情节的推动、主题意涵的传达、情感的联结都离不开人物这一要素。除了主要人物以外,小说中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容易被读者忽略,但是“小人物”往往具有大能量,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的“北京话”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却倾注了很多心血,蕴藏着作者精妙的构思,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小说张力的爆发和叙事空间的营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一篇散文化抒情性意味极其浓厚的作品。作者以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挖掘生活中有情趣的细节,使场景中充满情调意味;通过使客观场景表现化,以此形成一种情调氛围;通过选取叙述语调,来实现文本风格的情调化。《哦,香雪》通过回避重大的社会矛盾,将日常生活场景诗化,使小说具有丰厚的审美张力和审美蕴味,从而使小说笼罩在一种情调模式的叙述氛围中。  相似文献   

7.
《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用铁凝自己的话说,小说讲述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如何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小说的中心事件是香雪在火车靠站的一分钟时间里,毅然踏上列车,用辛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是小说的关键物象,这个主人公香雪口中的"宝盒子"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抒情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文本形式,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抒情小说的解读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哦,香雪》的解读为例,概括总结了抒情小说解读的一般规律:以体解文,精准把握内容;抓住道具,理清脉络布局;品读技法,感悟浓郁情韵。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抒情小说的解读技能。  相似文献   

9.
薛海兵 《江苏教育》2022,(51):76-80
“格调语文”试图将小说阅读教学引向有趣味的深度学习,并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深度学习图式。该图式包括明确任务、过程研习和形成素养三个层面,研习过程包括由低到高的基础学习、特色研究和探索发现三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主要开展作品基础分析和常规学习任务,为深入开展特色研究和个性化的探索发现研究做铺垫,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都由低阶任务向高阶任务层进式展开,引领学生在反思、否定与批判中进入高阶学习和深度学习,最终指向阅读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选了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历来教学重点都是关注其作为诗意小说体现出的散文化风格,反而弱化了其作为小说的本来面貌,作为80年代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品,从小说矛盾冲突的视角去归纳小说情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矛盾冲突,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揭示小说的主题,探究作家复杂的创作动因,如此可以更好地认识叙事学中小说矛盾冲突和作家创作的宗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哦,香雪》这篇小说的理性分析认为,该文本潜在地存在一个两难结构设置,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全面入侵中国的乡土世界的时候,现代性自身出现了牵扯与分裂。一方面呼唤着现代化的到来,一方面又畏惧着它的力量,感觉到前途的渺茫。这样一种两难结构,构成了《哦,香雪》复杂的审美内核。  相似文献   

12.
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手段。本文以《哦,香雪》的阅读教学为例,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作了具体、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归纳概括出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边城》和《哦,香雪》是新文学史上极具历史文化意识的乡土文学作品。尽管它们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坚守着诗意化的美学理想,使得他们对其笔下的乡土中国的某些区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4.
叙述视角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文章以《百合花》和《哦,香雪》比较阅读为例,围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一致性”,结合小说文本,借助分类表,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活动创设、教学评价检测等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总结“教-学-评一致性”达成路径的实践经验,借此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叙述视角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曲吟唱人情美、人性美、人事美、风俗美的田园牧歌式的哀乐,文本中或明或暗地浮动着"出走"意象线索,展现了生命形态、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出走"。出走者空间位置的转移,生命形态的消逝,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等文化层面的反叛和突破以及最后的"出走"结局,无一不影射出必然的悲剧导向。  相似文献   

16.
《哦,香雪》这篇文章通过主人公对一个个外表华丽的自动铅笔盒的孜孜以求,表现出乡村中国对于知识文明的向往。这样的一种阐述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能成立,相反这其中却暗示着在追求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人们更多地是以一种虚荣的心态追逐着更为物质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威拉·凯瑟在美国小说家中向来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哦拓荒者!》作为其第二部,即是第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被誉为美国西进运动的赞歌。小说中,凯瑟用艺术手法呈现西部荒原上开拓者的拓荒生活。两代拓荒者用毕生心血在贫瘠之地搭建起“农业乌托邦”。正当日子渐有起色,心灵却连年无收。本文将首次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揭开其中因精神缺陷酝酿出的一段段缺憾爱,以此加深读者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1. 通读小说,整体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2. 通过言行、细节、心理等方式了解香雪等人物形象的情 感变化。3. 抓住小说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理解小说主旨及传递 出来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0.
《路》和《传染病屋》分别是当代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和当代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作品,是典型的灾难小说或后启示录小说。它们题材相似,通过描写“逃离—路上—出路”三部曲,充分展现了人性中的爱、善、恶等特点,既隐喻性地暗示了大灾难的根源,又给予人类以希望和出路,达到了警示和鼓舞的双重目的。以“路”叙事,不但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且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因而成为两部后启示录小说不谋而合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