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下正是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新科技产品和生产力创新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我国在航天航空技术领域,桥梁、隧道、铁路与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领先地位,在生物科技、工程技术等领域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也正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实力不断提升而拓展,科技、人才、智力等元素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则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保障的重要根基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联动。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下,校友资源作为支持高校工作的重要力量,不断发挥着榜样引领示范、促进高校协同育人的作用。探索高校校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依托能源电力特色高校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通过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组建校企学术科研项目、搭建交流平台,执行长效机制,不断发挥校友的潜在作用,开创校友文化资源树榜样、促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基地,将地方的非遗文化与独立院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使民族精神的DNA世代相传。同时对培养新一代年轻人学会审美,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院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同时,也在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大学生对非遗知识、相关技能技术、民族情感等进行积极探索与深入研究,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思维碰撞,敲击出新的火花,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群体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立足教育对象属性、学术论坛自身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特点,阐释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时代内涵。基于协同理论,从协同关系、互补关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统筹结合、组织联合、资源整合、理念融合,实现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目标协同、行动协同、保障协同、服务协同,增强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服务器、交换机与转换器。广东金融学院在多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探索出以"互联网+实验教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构建全景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打造"互联网+"现代金融服务产教融合实验实训中心,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3个重要内容,实现了实验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为实现教育的最大化,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力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为基础,"班级"为抓手,"宿舍"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大学教育活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学生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协同育人”理念在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运用旨在探索两者协同育人的价值,整合资源和力量,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这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更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就业现状,将本土非遗技能传承与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开展系列化非遗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传承、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时期,如何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通过文化育人中的隐性育人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对来华留学生学风建设的涵养路径,以期增强留学生在华就读的体验感,讲好中国故事;并通过该路径,对留学生学风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亟需大批机电类创新型工程人才。以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需求,本文融合建构主义理论与项目驱动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Study)协同、赛学协同、产学协同的“3S协同”育人机制,营造了学习与实践同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环境,实施了“兴趣激发—项目实践—创新设计”的“三阶递进”教学路径,创建了创新(Creative)知识基础、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评价的学生全过程创新能力“4C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了“3S协同、4C评价”机电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机电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体制创新。如何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要求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从而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营,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积极呼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紧贴经济建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科”发展背景下,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形成了一套具有河北地区特色的多元协同、多平台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就该学院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实践、网络”三维育人功能,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髓,创新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雷芳 《湖南教育》2023,(11):28-31
<正>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特别强调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比以往更加注重实施文化育人策略,主动探索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实现育人的目的。其中,部分民办学校通过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反复修正,形成了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文化育人路径,但也有部分民办学校的文化育人路径不够清晰,仍处在摸索甚至试错阶段。基于此,本文对民办学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但是因为高职院校对公寓文化不够重视,所以导致公寓物质文化严重缺失,再加上制度保障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宿舍文化活动,极大地限制了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实效性,高职院校需要从加强宣传做起,提升师生对公寓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积极加强物质环境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制度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周蒋浒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40-44
校企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还存在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不够、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机制适应性不强的现实困境,需要职业教育各参与主体汇聚合作共识,凝聚价值目标、找准角色定位、服务学生成长;共促资源融通,促进师资互融、聚焦教学共融、推动文化交融;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共建协同平台、形成共评机制,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双导师”制、参与主体“各自为营”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协同育人的机制;高校应健全“双导师”制,明确导师职责,落实指导工作;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困难,通过合作研究提升自我等建议,以破解“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实施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是要协同多个育人主体和多种育人资源,并聚拢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下。或者说,协同育人的目的是组建一个多元性的“工作团队”,全面服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最终达到最优效果。在实施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对内而言,要重新定位高校相关人员的角色,使其发挥主导者作用,建立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多项资源的协调分配;对外而言,实施协同育人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在整个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中,最为核心的纽带是学生。学生在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个育人要素中起着核心的联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学校管理中,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化无疑成为学校课程特色的亮点之一,它不仅推动着学校的内涵发展,还彰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一、校本课程今回眸时——写意情深在新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门课程所应发挥的作用,因为一方面校本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学校教育观念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