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疫情加之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使中国留学生的学习问题备受关注.本土学习是一种大学应对疫情挑战的国际化新实践.本土学习高度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政策、大学的国际化布局、合作基础和教育质量.就地消化模式、"飞地"模式、交换模式和分散模式是本土学习的主要形式.本土学习所实现的是知识要素的线上与线下流动,以"在线国际化"丰富了传统的大学国际化内容,也为中国大学解决国际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了参考.本土学习的质量、教育内涵和疫情后的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影响了各国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影响。新冠疫情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造成了影响: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了跨国留学和教育的意愿;教育方式转为线上会缩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各个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签证和居留等政策会影响到国际学生对于留学目标国家的选择,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洗牌。而新冠疫情结束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也不会完全消失,主要表现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影响跨国留学的愿望与动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与各国重振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线上教学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模块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凸显了“在地国际化”的必要性,研究的推进急需国际视野及前沿坐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内涵及语境差异、价值认知及其与跨境流动的关系、实践的理论与本土探索进展进行了述评。研究发现:对其与跨境流动关系的不同主张引发了学界对“在地国际化”概念内涵的认知分歧,对其价值的认知却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如何使“在地国际化”与跨境流动相辅相成,协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成为研究的落脚点;“在地国际化”实践没有标准的模式,但存在一些基本要素。其中,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师的参与尤为关键,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视成为明显特点。“在地国际化”实践探索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但本土理论的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加剧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模式与主体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除了要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外,还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中国要在正确看待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仍然牢不可破,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霸权”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进而强化研究、大力创新、文化引领并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大学部分未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组织学生填写了“学习投入”“教师投入”两个问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实验组前后两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发现混合式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对在线学习数据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以及混合式教学方式所促发的自主学习中更多的“认知投入”。  相似文献   

6.
疫情期间,大学英语教师们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线上教学,深刻认识到疫情后线上和线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会成为一种必然。本研究在分析线上大学英语教学与线下教学区别的基础上,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地国际化是基于非跨境流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在本土环境中培养全体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在地国际化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后疫情时代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基于对在地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的述评,以及外语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的动因分析,在地国际化外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学校(组织维度)、课程和活动(课程维度)、教师和学生(人员维度)为主体,从三个维度探讨在地国际化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路径,为在外语教育中提升全体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解决外语教育公平、“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作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大学教育必须紧跟国际化发展趋势,努力推进教育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具备英语运用实际能力、熟知各国国情,并在科技知识上具有一定造诣的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大学英语应该积极推动教学国际化的变革,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国际化认识,有效开展国际化的英语混合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满足时代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着新使命、新挑战、新难题,如何开展在地国际化(IaH)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后疫情时代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出发,结合在地国际化教育理论的特征及其应用,提出在地国际化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4321战略布局:着眼“四个放在”、坚持“三个融入”、致力“两个服务”、形成“一大格局”.高校要善于在变局中寻新局,在危中寻机,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挑战,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出在地国际化的新路径,从而深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地国际化作为学生流动计划的替代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北欧,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对于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在地国际化的内涵嬗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在地国际化包括超越流动性的国际理解、国际化的课程、文化敏感的教与学、人员的在地跨文化交流等四大要素.在地国际化并非一个同质化的过程,而是在本土优势的基础之上,结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在地国际化的实现亟须解决本土学生与国际学生间缺乏有意义的跨文化交流、英语作为国际教学语言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不足、缺乏对学习成果的评估与比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着新使命、新挑战、新难题,如何开展在地国际化(IaH)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后疫情时代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出发,结合在地国际化教育理论的特征及其应用,提出在地国际化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4321战略布局:着眼“四个放在”、坚持“三个融入”、致力“两个服务”、形成“一大格局”.高校要善于在变局中寻新局,在危中寻机,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挑战,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出在地国际化的新路径,从而深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生评教”成绩为分析资料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持整体肯定态度,其中“师德”表现得到的评价最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则是学生不甚满意的方面;研究型大学学生比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的评教内在标准更为严格;大学生评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别教学特征的影响,但不同类型大学学生所重视的教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谢慧 《成人教育》2021,(5):76-79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新常态",其模式凸显了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的优势,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则成为了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点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及知识能力结构的界定及成人教育混合式教学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趋势.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从跨文化的角度,推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一定能助推中外文明互鉴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北京高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存在着跨文化课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国际化尚未真正融入大学文化的问题.北京高校在树立国际化观念、营造国际化大学文化、提升跨文化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立足本土国际化,探索在线国际化教育,拓宽学生跨文化视角和全球性思维;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基于跨文化理解,创新叙事表达,增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了线上教学的应急性革命,进入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热点问题。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既具有线上教学的便利性、个体性,又兼具线下教学所拥有的互动性。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归纳有直播模式、MOOC模式与混合式模式三类。目前混合式教学更多呈现的是“双线交替”,而不是“双线混融”,后疫情时期应着力从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混合式教学设施,发展双边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打造共时性、多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筛选丰富而规范的混合式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开放性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融合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被广泛提倡和应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进而促进高中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是一线教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定义进行阐述;其次,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研究对广大同仁的实践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迈入“全球化”时代。这20年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 初始—依赖—独立”三个阶段性特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进程不断推进,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审指标体系迫在眉睫。自2013年始,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开始了亚太高等教育国际化标签(APQL)理论与实践探索。文章基于2019年对印度共生国际大学开展APQL的评审过程,概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审指标,分析APQL评审目的、标准、步骤和方法,总结了APQL的4个特点:一是促进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二是采用质性评审与定量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凸显“过程性与产出性评审并重”的评审理念;四是强调“国 际化与本土国际化并重”的国际化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改革现状及新冠疫情下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契机,探讨了线上课程多平台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多场景互动的“教”“学”新特征。多样化在线直播平台的融合,不仅创设了多场景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且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情境,为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时间窗口,“倒逼”我国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和主要趋势。大学校长国际化对大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15所“211工程”高校的大学校长的海外求学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海外访学或研究经历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校长国际化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理念等四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出于大学教育对国际化影响的回应,印度尼西亚对自身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国际化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教育机构的一项主要特点。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具体实践、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经分析得出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为: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本土化高于国际化;民族主义高于国际主义等。但同时,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地区劣势、教师质量低下、学生毕业率低和高校对国际化认可度低等挑战。因此,借鉴及反思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实践和挑战,从大学英文网页和信息通讯技术方面、国际化促进本土化的思路以及留学生国际化指标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上来探讨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大学国际化以及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