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要求达到23个学分,相对于其他科目的学分来讲,其比重很大,这样设置的用意在哪里?专家解读:在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是《方案》中所规定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它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旨在促进学校教育职能的变化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使教育教学从片面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12-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进入普通高中课程 改革实验。这一改革举措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我省也将正式启动高中课程改革,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以及基层学校都在从不同层面进行积极的准备。从今年开始,我刊特开辟“高中新课改”专栏,解读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政策性文件,介绍各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解政策、借鉴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本期,我们特邀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晚盛,就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难点——模块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吉林教育》2007,(6):13-1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  相似文献   

5.
《山东教育》2004,(14):8-10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2]45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经教育部批准,自2004年秋季起,我省作为全国首批省(市、自治区)参加国家普通高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加快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根据教育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统一部署,我区拟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附后)。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总体要求和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意见》精神,近日,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我省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和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及广大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质是什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质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此后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著作、文章大量出版,其中大多数出自历史课程标准组成员之手,具有较大的权威性。本人结合被培训与培训的经历,不自量力、不揣浅陋地对课程标准作一浅显介绍.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9,(13):28-30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从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精神及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继本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2003年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正式出台。2004年秋,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高中的起始年级进行新课程实验,如何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课程的到来呢?2004年4月1日,市教育局基教处专门在我校召开了合肥市省、市示范高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理论务虚会,集体研讨了《普通高中课程南案(实验)》。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要冷静思考和回顾课改经验和教训;积极钻研新课程方案,用新理念来规划我们的教育行动;增强超前意识,务实走好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探索公平、公正、多元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引导和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改革理念的问题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重要的变革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深刻诠释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认为,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的理念,全面掌握了新课程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让新课程实验的道路更加通畅、步伐更加稳健、质量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6.
《广东教育》2006,(11):6-6,70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我省2007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根据《广东省实施普通高巾新课程实验的普通商考改革方案》,结合我省招生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高师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新课标>代替教学大纲的意义,<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结构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把握<新课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分批启动,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2005年江苏、天津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12006年福建、浙江、辽宁、安徽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最近,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程,计划2007年中东部省份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2008年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吉林省已决定,2007年秋季入学起,高中进入新课改。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方案是通过专家、学者、教学一线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等经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际论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其理论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下面就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方案的缜密陛、灵活性、发展性谈点自己的认识,供商榷。  相似文献   

20.
程晗 《河南教育》2009,(9):8-11
一、中微观教育改革:高中新课改的层次定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30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进行了几次带有全局意义的教育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宏观层次上的教育改革首先进行体制性改革;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内涵式改革;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微观教育改革从课程改革人手,通过中观的课程改革.拉动微观的教材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