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习自主运用,使学生获得受用一生的语文能力,这正是我们语文自主课堂所追求的价值。以教材为例子,实践"语言运用"通常所说的"理解"是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理解还应该包括对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教材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绝不能只是小心翼翼地匍匐、蜷缩在教材的话语光环里,教学需要质疑和否定、创意和创造。然而,这绝不表明“例子”可以任意选用、编排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这些例子,都应该有一定科学依据。眼下许多教学设计、案例、“镜头”、片断,为了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以课文为凭借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习得语言,形成能力。从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角度看,就是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那么,如何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发展语言呢?一、品味语言,侧重表达方法的探究阅读教学重在课文内容理解,耗时于回答和分析,循着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学生不断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指向于内容理解而非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  相似文献   

4.
迁移是心理学定理,具体指定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学中,恰当运用迁移规律来指导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的论述:"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孔子曰:"温故方能知新,变不可得而求矣"。这些论述足以说明迁移在教学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些教师让学生机械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误认为这就是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意义并不限于让学生学懂、学会多少个这样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例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发展和丰富语言。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谈  相似文献   

6.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载体。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从重内容到重语言,从重分析到重表达,从重方法到重运用,就一定能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文章,当它被选人语文教材时,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它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是怎样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分析教材体系、明确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此,我深信不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学习就是要从范文的例子里,汲取工具语文的营养,实现字汇、词汇的积累,语法、文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探得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习作教学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写并行,而文道自得其中。下面,我就从植物、动物、人物三纬度谈谈  相似文献   

12.
日语教学中“演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日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演习"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演习"教学模式,符合日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和语言经验的积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活动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依靠语文教材,用好文本,抓住文本中的写作规律,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那在教学中如何找准落脚点,引领学生进行丰富而灵动的言语实践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4.
陈祥奔 《快乐阅读》2011,(12):166-167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学生学写一些小片断。教材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我们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例子,充分挖掘教材中精妙的语言切入点,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巧妙地融入课堂小练笔,使理解和运用彼此交融,读与写和谐结合,能使作文教学变得丰盈、灵动。它使孩子们的心灵在阅读中自由翱翔,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感受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这是阅读教学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语言积累还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必须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采用比较、模仿、转换等常规手段,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潘嫣 《考试周刊》2012,(49):111-11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当下,活动教学应用于语篇板块教学中,又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真正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改头换面"的活动教学通过让学生参加各式有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语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艳芳 《海南教育》2014,(16):33-34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一个难点。"无话可说"、"有话不知怎么说",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阅读教学寻找突破口,开辟一条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初中阶段,记叙文是作文训练中占主要地位的文体;中心明确,语言生动活泼,结构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例. 我在苏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合理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活动中,上了公开课《台湾的蝴蝶谷》,受到专家的好评. 依托"教材"这个"例子",为了合理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仅几字之差,但蕴含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新课改提倡的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研究者认为"用教材教"强调的是教师活用教材,学生活学教材,与新课改主张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合.但课改十年后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面世,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为什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笔者以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两次课为例(课堂一为试上课,课堂二为公开课),将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对比分析两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试图思考"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这是阅读教学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语言积累还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必须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采用比较、模仿、转换等常规手段,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