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30-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的含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分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图形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成为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P74-75"认识面积"。 …… 师小结:看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方法很多。用什么方法比较好,要看具体情况。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两个图形(电脑出示),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其实这两个图形就是书上P75"试一试"。生先猜想,再验证。(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然后汇报。)  相似文献   

5.
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压轴试题,常见的图形变化问题是通过变化图形的位置,引起图形的面积发生改变.这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抓住图形面积与相应运动变量的分界点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图形与面积(一)”这一单元,在学习基本图形面积计算之前,安排了“比较图形的面积”等相关内容。教材以方格纸为载体,以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为素材,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经验,初步体会计算图形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数格子和割补法。  相似文献   

7.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教学难点,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观演示,比较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通过动眼观察图形,动手指认方位,动口说明意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方位不同。  相似文献   

8.
提高课堂效益永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图形计算器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数学学习构筑了起点.对使用图形计算器学习初中数学的3名学生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图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实验数学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9~50页。教学目标:1.基于知识经验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体会用面积单位度量的必要性,完善对面积内涵的理解。2.在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逐步积累操作经验,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3.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图形与几何",都不可避免的要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立体图形则要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还有圆柱的侧面积等等。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孩子就是背公式,然后套用。不管学生背的情况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就如何减少计算中的错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图形在“展开与折叠”过程中的变化,自己发现结果的来龙去脉和可靠性。这样,就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留给学生一个活动和探索的空间。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的新课程理念有较明显的体现,现解析如下。一、图形剪拼问题例1.(南昌市2003年中考题)将四个相同的矩形(长是宽的3倍),用不同的方式拼成一个大矩形,设拼得的大矩形面积是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和,则大矩形周长的值只可能有()…  相似文献   

13.
图形剪拼是一种常见的几何活动,“剪”就是将整体的图形分解为各个部分;而“拼”则是把若干分散的图形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图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剪拼作为一种直观思维或动作思维,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图形剪拼的一些教学功能.1发挥直观功能,激发数学思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性认识,即需要借助于直观来达到对抽象对象的把握.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大力推崇直观,他认为:“一切…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与探索平行四边形、乏角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比较图形的面积”的活动(如下图)。教材的本意是以方格纸为载体.让学生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冈形面积的大小,体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教学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教师创设情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争论,引出问题。学生想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2.教师再次引出问题:一块大的平行四边形土地,要求它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活动。这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并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第二课时益智器具:四巧板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方式,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图形与几何世界中图形面积的计算策略。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数学活动,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空间想象力,识图分析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拼图游戏、设计组合图形,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组合图形的"美"与图形变换的"妙",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巧板木质器具、练习纸、草坪图卡、花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