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标高快"课堂初级版第一标——设置目标。(约2分钟)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三维目标。目标可设置在备课本上。上课后,老师把目标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然后领读目标,让学生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第二标——达成目标。(约30分钟)教师围绕所设置的目标进行讲、练,主要精讲解题思路,并进行必要的类题演练、  相似文献   

2.
【教学前提】蔡林森的"解放学习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没有形式化的讨论,只有平实而简单的教学环节。通常一节课的经典模式大概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出示自学指导)——先学(约15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以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观看了一位教师执教《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课时精心设计的"体验一分钟"的活动环节,并记下了这位教师在课堂中对体验活动的指导情况(见下表)。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我发现这个环节的预期目标达成度并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对"一分钟"的体验不够深,对"时间的宝贵"的感悟也不够深。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是指导各学科教与学的纲要性文件,在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林芝地区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为了减少母语教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笔者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高中段目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目标做了横向比较,发现两者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应用)学习"等目标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充分说明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该认真把握两种《课标》的异同,做到教中有数,并不断创新汉语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甘肃教育》2010,(13):20-20
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重,难以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三级目标导读"法(即好读——善思——勤写),指导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课外阅读,实现"取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围绕"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框架,深入探索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的运作规律与途经:(1)分析学生现状,了解从业方式;(2)尊重学生为先,开发教学项目;(3)调试课程设置,重组专业资源;(4)优化课程实施,创新训练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职业技能和品质、就业能力获得提高,专业型职业教育教师团队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三标高快"课堂不再是属于老师的课堂,更多的是孩子们的舞台——生本的课堂。孩子们说,孩子们评,孩子们论,课堂的"命运"几乎都掌握在孩子们手里。我站在讲台上,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课堂上的孩子们会出现什么状况,他们能担当起"课堂小主人"的责任吗?根据导案的安排,第一标,设置目标;第二标,达成目标;第三标,反馈目标。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尤其是在达成目标这一环节,我安排了"读"和"说"两大块内容。在评读时,  相似文献   

8.
初中新型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灵活驾驭新型课堂,必须做到三点:(1)全面了解学生;(2)在"导学"上下功夫;(3)课后反思,深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主互动学习型"物理课堂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探索,通过六个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创境领标——创设情境,引领目标;学生学问交展——自主预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精讲——适时点拨,精讲重点;学生实践提升——问题实践,提升能力;师生概括反思——共同反思,概括知识;学生当堂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置三个"兴奋点"。这是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好办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有三个时间段比较爱溜号:上课后的8—15分钟、25—30分钟、40分钟左右。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引发兴趣,我在每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三个"兴奋点",具体操作为:  相似文献   

11.
邬云德 《中学教研》2014,(11):14-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过程教育",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深度访谈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导致认识上偏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没有经历深入、细致地确定"教什么"和构思"怎样教"的分析与决策过程,教师不经历该过程的原因是教师缺乏相关的分析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它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操作,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一、课堂起航——教学目标从哪里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必须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  相似文献   

13.
王克坚 《上海教育》2011,(14):41-41
教师对课标的把握是一个感知、理解、内化、升华的渐进过程,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帮助教师厘清"学什么""怎么学。"研究"学什么"。由于教师对课标的认识还一知半解,如何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教学目标是内化课标的关键所在。我们组织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理解内涵,并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学既要夯实基础,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间研究的东西很多,  相似文献   

14.
具体到一篇课文、一堂语文课,其训练过程是怎样的呢?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组成:(一)教师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左右;(二)学生整体感知教材,10分钟左右;(三)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20分钟左右;(四)对学生普遍存疑之点教师作精要阐释,5分钟左右;(五...  相似文献   

15.
夏生鳌 《青海教育》2008,(12):29-29
一、模式的基本流程与特点 基本流程:定标——预标——示标——学标——测标——补标——达标。 定标: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教什么,定什么。力求在课堂上实现围绕目标学,围绕目标教,围绕目标练。  相似文献   

16.
构建数学学科“以过程为中心”的问题导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模式具体分可为三个阶段: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其中教师的“导”主要包括:定向导学——点拨导学——迁移导学;学生的“探”主要包括:定向预习——小组释疑——突破创新几个方面。(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课的节奏比较快,容量比较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新教材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理论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课我们经常沿袭的模式是创设情境与明确目标(约3分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约10分钟)、  相似文献   

18.
张德银 《小学语文》2013,(10):13-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凸显了写字教学。在《课标(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历近十年的实施后开始转向反思。高中阅读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但也显现了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成人化、单一化,造成新"越位"。学生多元化的文本解读被抑制,导致自我效能感低。在反思阶段,教师更应认真研读课标精神,在阅读教学时多关注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2011,(3):46-46
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家"有效教学"运动的促进下,"走课"成为美国中小学校长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领导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走课"一般是指学校领导为了改善教学实践,对学习环境、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师及学生的课堂行为等进行的频繁的(一天一次或一周三至四次)、短暂的(10分钟以内)、有焦点的、不带威胁性的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