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现状分析:校本化路径建构的基础点 校本化路径建构必须立足学校实际,从本校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出发。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形式,对本校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自主编制、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能力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了我校教师在课程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很多教师还停留在课程就是教科书、教学材料和课程表上科目的认识上,忽视了对课程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国家课程校本化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旨在满足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彰显了办学特色,丰富了学生体验,为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好的课程改革愿景,必须与学校的文化相结合;理想的课程方案,必须与学校的特点相融合。因此,课改理念、课程方案校本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校课程领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蔡骏 《现代教学》2006,(1):42-4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促进学校的错位发展,确定独特的定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个性。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秩序将对学校发展的重大影响,于是我们选择以建立新秩序、建设新课程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2002年9月,我们开始启动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国情和土壤。在我国,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和教师发展的必要性等。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人们重新审视校本课程时则提出另一概念: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相比,课程校本化更具专业性质,学校自主权的空间也更大。在此专业空间内,学校中有关教育主体与学校外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形成尽可能大的教育合力,是课程校本化的关键,也是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在现实中得到落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邓旭  王倩  彭波 《教育探索》2021,(2):16-20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联结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融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调适国家课程基准与学生个体差异间张力的必然选择.作为强化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应遵循相应的价值逻辑、政策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解构国家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评价体系和创设课程管理组织,是持续有效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7.
黄马福 《生活教育》2012,(13):57-59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就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虽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校本化改造,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几年来,育才课程文化围绕“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三个核心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的精神价值,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这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核展开实践,形成独有特色的育才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从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依据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依托杨浦滨江的在地资源,开展大概念统整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探索,学生经历“真实任务情境—明确终期汇报项目—探究并解决问题—形成终期汇报成果”的学习过程,在问题解决和迁移应用过程中,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的"宏大化""精英化"取向,使其增进教师课程能力的设想流于形式。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教师能力和学生兴趣的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着相通之处,但因其"微""小"和"扎根实践"的属性,用微型课程的视角解读校本课程,又使其具有了"灵活而有针对性""聚焦现实问题"和"小步子快跑"等特点。微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文萱 《现代教学》2006,(12):52-53
学校课程包括同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部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具体特殊性,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宗旨。我校在全面、科学地分析校情的前提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决定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因素,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未来的素养结构。在学校特色文化的引领下,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以儿童为中心,研发实施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策划建设相应的课程基地,让校园里的每一处场景、每一个场所、每一个物件、每一个人都成为课程资源,让课程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13.
宋佳 《天津教育》2020,(8):128-129
职业体验课程是实现职业理解、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种联系生活的课程形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到相关的职业活动中,将体验式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获得较为全面的职业知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职业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探索职业体验课程的最佳实施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趋势中,班本化有让课程更贴近儿童,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要实现班本化课程的落地,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把握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对课程进行动态调试,引领与支持幼儿学习.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从"一张计划表"到"一份施教图",从"一个课程故事"到"一项教研活动"的支持机制,是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7.
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建构的源头。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以“志正”文化为背景,以目标导航,架构课程思路图谱;应儿童所需,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有特色的学校养正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统筹课程实施方式、重构课程实施场域、丰富课程评价方式,促进课程高质量实施,达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伊始,教育领域对教育创新的高度关注,使得“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化”就是实施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及管理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校本化改革。校本化让学校的校长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校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校本改革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注重体现乡土化特色,在很多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可以采取确立乡土化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制定乡土化校本课程建设规划、调查乡土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农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需求、完善乡土化的校本课程内容等措施,以体现乡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课程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基地,因人制宜校本化规划、实施、评价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基地建设采用"自建+共建",规划采用"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双主导+两条线",课程评价采用"三度+五维",从而确保研学旅行的效度,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