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学生智慧热烈的发言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学生课堂发言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谈谈对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不仅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对之不满。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缺乏什么呢?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趣味性和幽默感等等,这些无一例外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走进任何一所学校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课桌椅整齐地呈几何图形排列,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举手。教师站在讲台上,或滔滔不绝地讲、或苦口婆心地导,课堂成了教师单独的舞台,学生没有了主动性,成了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初一时,老师提问,有90%的同学举手,有一半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二时,老师提问,有60%左右的同学举手,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三时,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每节课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做笔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不仅让教师感到累,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培养出的多是"高分低能型"的人才。现在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给当代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重在教育,而教育的主阵地又在课堂,即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4.
袁正豪 《甘肃教育》2014,(22):89-89
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课堂发言成了个别优等生的专利,更多学生则成了"沉默者"。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举手发言者更是寥若星辰,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严重挫伤了师生上课的积极性,使"高效课堂"失去了有力的依托。究其根源,有学生因素,也有教师因素。一、学生方面的原因与对策1.个性品质。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气质性格等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课堂发言。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胆小  相似文献   

5.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课堂中有种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优秀学生,发言在很多时候似乎成了部分学生的专利。从小学到中学,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课堂氛围却越来越沉闷。为什么学生都变得沉默寡言,不能说这与教师不当的反馈行为没有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的课堂反馈,主要是指中小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语反馈)教师向学生提供恰当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好问、上进心强,喜欢表现自己。而目前课堂教学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怕打乱课堂教学秩序,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然后指定学生发言。这种课堂发言模式的弊端有三:一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课堂民主气氛受到了影响;三是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不广泛。如何改变这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举手提问”不可缺少,并被作为课堂的一条纪律。不举手就发言,被称为“接话茬”,而“接话茬”在课堂上是不准许的。在大多数教师看来,“接话茬”是与成绩差和调皮的学生联系在一起的,好像“接话茬”是他们的专利而加以禁止。现在自己成了一名教师,才知道当初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随便接“话  相似文献   

9.
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某市一所小学低年级的公开课上 ,许多学生不举手就发言 ,因而课堂氛围显得异常活跃。这件事在听课教师中引起纷纷议论。有些教师认为 ,尽管学生不举手就发言 ,但并未妨碍教学正常开展 ,或许正因此 ,课堂上才会出现争相发言的景象 ;另有一些教师则不以为然 ,他们说 ,虽然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不举手就发言而未引起教学秩序的紊乱 ,但是这个班的学生一旦养成上课发言不举手的习惯 ,以后别的教师接这个班可就为难了。于是前者又反问 ,假如接班的教师也能像这位教师 ,岂不就不成问题了吗 ?不过 ,学生上课是不是应该先举手后发言 ,…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为了打破“要发言,先举手”这一课堂陈规,一年前,我尝试着让自由式回答这一举措走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无须举手,就能自由发言。刚开始,学生觉得十分新鲜有趣,发言积极性普遍高涨,个个争相发言,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  相似文献   

12.
韩国强 《现代教学》2010,(1):111-111
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不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也是教学行为策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关注不够,有重发言的知识内容,轻发言者的思维、情感反应的倾向。我反思教学细节,对课堂发言的评价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越少,到了初三、高中已很少有学生举手。许多教师无奈,只得采用“点将式”、“火车式”、“集体问答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举手发言”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坦言自己有心里障碍,这手就是举不起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难题。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在课堂教学中试行“不需举手,自由发言”的新做法,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深受学生欢迎。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如今这一举措正在大境中学全面推行。大境中学…  相似文献   

14.
夏云 《英语广场》2020,(5):80-81
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一直存在学生沉默现象,大学生不愿意在英语课堂中发言,缺乏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情绪消极化,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其次提出了三点可行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评价是进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十分重要。而在这其中课堂评价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激励,有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课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视野     
无需举手 自由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师们认为,“无需举手,自  相似文献   

17.
王业锋 《文教资料》2010,(20):154-156
初中学生课堂举手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探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的原因和"不举手"的学生心理动向,并探索改进的措施,以帮助和促使这些学生能积极自如地举起手来表现自己,大胆地畅所欲言,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11):32-33
小学生六项课堂权益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越是低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高。小学课堂上,一个问题提下去,几十双手举起来,回答起来也声音洪亮,积极雀跃;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到了技工教育阶段甚至就没人举手了,即使回答,声音也是低低的,课堂气氛沉闷不堪。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教学方式的基本形式.就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就学生而言,课堂是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