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有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桃(课件显示主题图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  相似文献   

4.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读法、写法等,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构建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的产生;2.在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类比、分析、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 1.在一定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课前琐思】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8.
卓杨晶 《新教师》2020,(3):75-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每次喝的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的研讨课.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几分之—》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先以1/2作为分数数学的起点,进而认识几分之一,在这基础上比较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亲身经历操作感知的过程,积累表象,从而抽象出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结合情境用描述性语言表述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德兵 《学子》2016,(6):5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假分数的意义。2.会在线段图上正确表示真假分数。3.能根据真假分数的意义给分数正确分类。4.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在绘图中抽象,体会数学概念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的过程。二、教具准备:几个苹果以及分苹果的仪器;每人一份线段图。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的大小不变。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猜想性质⒈抢答20÷5=()(20×3)÷(5×3)=()(20÷2)÷(5÷2)=()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效的运转中。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以《认识分数》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课例】本课例是笔者执教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章内容中的"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1【教学片段一】教学—211.—的产生2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课前思考】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数的再认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9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正确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水彩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用不同分数的彩条铺满"1"(抢1)以及从"1"里面逐次拿走表示不同分数的彩条(清0)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1"这几个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丰富对分数的认识。2.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增强对分数大小的体验,丰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分享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课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约分"的《自学评价单》。《评价单》主要问题如下:(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你能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