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水浒传》中女英雄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认为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这三位梁山女英雄形象折射出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与转型。  相似文献   

2.
《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壮之作,当作于60岁以后。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是作者于润生在长期从事俄罗斯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以18至19世纪俄罗斯艺术作品为对象,系统分析俄罗斯艺术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艺术史研究新著。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主要以历史画、风景画和肖像画三种艺术体裁为基础,从历史范畴、地域范围和身份认同等方面,重点考察各类体裁将绘画题材转化为视觉图像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深入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俄罗斯国家形象;最后一章则结合艺术品收藏历史和展示方式展开讨论,形成对艺术作品的修辞学和符号学反思。  相似文献   

4.
<穆天子传>所讲叙的穆王西游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巡狩、封禅,也不是寻常的旅游、探险,是西周帝王对华夏版图以西的西部所特有的神玉源头的一种朝圣之旅.这种西游范式,铸就了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华夏本土神话与宗教信念之中最重要的源头地区是充满美玉的西部神山.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发源的印度古国取代先秦神话的昆仑,成为建构新的西方想象的范型.<西游记>在此转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续篇》有成功之处,但弊病较多,主要表现在分裂化的人物性格、平庸的艺术手法和摹仿化的情节、人物上。其根源在于违背了文学源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7.
大冈升平在《母亲》这篇小说里塑造的鲜活生动的母亲形象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对母亲的忏悔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母亲》是大冈升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其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马克思的几本重要著作,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并臻于完善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手稿》《提纲》《形态》三本著作为出发点,梳理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厘清三本著作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系统阐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而后者对前者显然有着吸收、借鉴、提炼和创新的作用。本文在对比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代表作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了民间文学是一座宝库,文学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丰富与发展;而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也可以使得文学丰富与发展;同样,民间文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有待于文人的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在"三言"等小说中却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本文尝试考察其弱化的特征、外部缘由、内部成因等几个方面,同时兼与《红楼梦》对比,以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薇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99-101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的解读,分析了威廉&#183;福克纳的女性情结,认为福克纳不仅不是一名“厌女者主义者”,还是一名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深刻揭露与无情批判对女性进行摧残与迫害的传统力量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悲惨世界》提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儿童羸弱问题以儿童形象刻画体现。依据儿童形象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阐述儿童形象塑造对于小说的主题深化、情节发展、感染增强以及主旨论证方面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儿童形象里反映的儿童生存、关爱、权益侵害等问题对作品社会性主题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论文主要谈的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性格刘画.论文的主要部分先是通过可展示女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正反两方面来体现的.紧接着通过两个视角-讽刺和婚姻观使女主人公的性格得到评析.  相似文献   

15.
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是以1927年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为背景的政治性题材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之一"京"的形象解读,探讨《人的命运》中人物塑造的特点,能够展示马尔罗通过此著作向读者们展现的一个男性的世界,里面有爱、有恨、有死亡、有孤独。  相似文献   

16.
匡超人遇马二先生非“江湖邂逅”之巧遇,文本内在逻辑的合理梳理表明,马二先生之“予”与匡超人所“取”,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出戏。匡超人言说孝道,表落魄的真正动机是希望得到马二先生的指点和同情。他流落江湖,难以找到谋生出路。回家后的“用心在孝悌”是为获得功名富贵而进行的人性作秀的表演。他的流窜江湖的恶迹是人性做秀被无望的现实剥离后“存在意义失落”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7.
在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的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死者》是乔伊斯的代表作。本文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死本能来分析《死者》,从生者之死、爱情之死这两个方面来揭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过程。结合爱尔兰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作者对爱尔兰未来出路的关心,探寻了“死者”意象的潜在意义——后殖民时期的爱尔兰人的精神死亡及爱尔兰社会的文化危机。这篇小说在唤起现代人的精神信仰方面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