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双创"背景下,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促使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不断融合,科技金融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从科技金融的市场导向机制创新、调控监管机制创新、沟通协作机制创新和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等方面研究了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并对上海张江高新区科技金融运行机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促进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科技伦理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科技伦理教育分为“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项目”和“负责任-合伦理研究行为项目”两个阶段。美国的科技伦理教育教导科研人员在“最高的伦理标准”下,秉持对科学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依据正确的科学规范,诚信地进行科技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中遵循科研伦理规范,恪守科学价值、践行科学精神、彰显担当情怀,申报基金资助项目的同时制订科技伦理培训计划,项目负责人要监督项目成员参加科技伦理教育。结合我国实际,文章提出了构建协同预防机制和强制培训机制、尽早确立科技伦理教育模式、建立导师科技伦理教育责任制和适时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效果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采用个案法、历史分析法、语境分析法,从具体的科学史案例对科技与政治交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运用语境分析方法,提出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新观点--互为语境论,即从科技的政治语境和政治的科技语境下认识科技与政治互动的规律,寻求科技与政治冲突的根源,探索科技与政治良性互动的途径;其中着重论述了科技的政治语境及政治语境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对贵州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校外科技活动的统筹机制不完善、科技活动资源和科技师资短缺、非正式科学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方面,最后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是制约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全国4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仍存在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融合度低、纵向项目多于横向;科技人才考核机制落后,研发人员科技收入不合理;科技成果资本化程度低、转化渠道单一等问题。面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挑战,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加强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规划科研立项,建立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机制;放宽研究过程,构建科技创新协同的治理机制;促进成果产出,健全科学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技评价,实施分类开放的长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采用“中介效应”因果分析模型探究其作用机制,识别出以银行竞争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金融科技不仅可以通过赋能投融资平台、降低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等方式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还能够通过促进银行竞争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因此支持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机制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的目的,深入阐述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机制建立的原则、流程体系等指标,对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在分析影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的相关措施,包括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科技资源调查体系、稳定科技资源调查工作队伍、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式科普视角对新疆科技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开展研究,依托新疆师范大学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针对新疆校内外科技教育协同现状展开七个维度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分析新疆科技教育协同创新中存在问题,找出制约新疆科技教育开展的关键因素,推进新疆科普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重大科普活动协同与创新,提出新疆科技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技创新可以作为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源泉,又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健全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科技不断创新的根本条件。笔者通过此文研究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等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动力机制褚宝林吕秀华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造,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如何找准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建立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当前高等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对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分析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存在未能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力量分散、整体力量不足以及未能形成面对重大需求、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对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一核-三维-五力”的分析框架,并从政府层面、高等教育系统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就如何重构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策略建议,指出要立足于高校战略科技力量之源、之基、之重等核心构成要素,构建国家需求传导机制、高校分层分类定位机制、学科会聚协同机制以及战略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创新可以作为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源泉,又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健全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科技不断创新的根本条件.笔者通过此文研究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印度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印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全面深入了解印度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16个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获准认定,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机制研究日益增多。课题组以山西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对山西中小城市内涵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苏丹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边科技合作持续发展。中苏科技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双方合作意愿强、合作潜力较大,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石油、基建等传统领域以及新兴科技领域。中苏科技合作表现出双边合作机制与多边合作机制相结合、科技援助为重要形式、科技合作政策为顶层设计三个特点,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科技因素和非科技因素两方面的挑战。中苏两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双方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客观看待双方科技合作面临的挑战,不断提升科技合作的水平,积极构建中苏科技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文章从新时代科技创新治理生态入手,分析了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在推进“有组织”科研模式变革、汇聚“大科学”研究范式、优化“多成果”落地共享等方面的价值,并从人才储备战略、权责机制和培养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成长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提供方向指导,同时为促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以整合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为科技创新的核心特征.文章应用制度研究和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其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分析为起点,构思出一个“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管理组织结构图示”,侧重探讨该结构的机构组成的职能,以及对于以“科技创新管理中心”为代表的一类科技管理领导机构所呈现的兼具行政和服务的属性进行分析,以其多元管理与专家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特征为探讨现阶段科技管理变革的重点.继而,以纳入成本—收益管理、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多元资金管理为主要线索,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学研合作制度建设及构建基金会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以整合企业战略管理、资本机制和建构多元财政基础为重点的变革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伴随着多种伦理风险,高校需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从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伦理教育、建立预警机制、参与全球合作等方面切实提升师生伦理素养,防范科技伦理风险,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开展合乎伦理道德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科技向善,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政府等作为创新体系中的组织主体要素,是科技创新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这些创新行为主体之间需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才能更好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确保科技创新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能量的最大释放。目前,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建立科技基础平台共享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三是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完善国内外科技资源合作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