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散文研究的出“新”落“实”──读席扬著《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散文名家新论》余峥中国现代散文以它的卷帙浩繁、篇扎富巨令研究者在赞叹之余往往怵于深层把握;而散文名篇的新妍奇诡、绰约多姿又常常“诱惑”研究者耽于赏玩品味而少嫌整体性研究不足,席...  相似文献   

2.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锦瑟>新论》论证了“《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宋人有《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之说;梁枢同志在宋人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了李商隐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资料,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但他认为《锦瑟》就是记载李商隐“能以琴瑟演奏其身世之感”,是一首“音乐诗”,这一结论,却未免根据不足。《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千余年来,它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一篇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它的本旨。近三十五年来,除了原来的悼亡说、自伤说外,较新的有“倾向李党说”、“遗嘱说”,但这二种立论缺乏根据,本文不再论及。这里,先谈梁枢同志的新论,然后申述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冠以“新注”、“新解”、“新探”的可谓多矣,然细致读来,有的或多沿袭旧说,或综合时人诸说,并不见多少创意;有的或违背历史事实,或不顾古代文学研究之目的,一味标新立异。而郭杰博士刚刚出版的《屈原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确是名实相符的“新论”,该书以写实的学术风格,宽广的思维视野和理论空间,对屈原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重新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颖观点,给楚辞研究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屈原新论》是郭杰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屈原与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全书分…  相似文献   

4.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论鲁迅的创作生涯》,可以算是近年来难得的少见的一篇奇文了!该文,未免过于偏颇,对鲁迅的作品缺少深入、细致地研究,就妄加评论,说什么《狂人日记》是“模仿之作”,《阿Q正传》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伤逝》是,“夫子写爱情”,《呐喊》、《仿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泛泛之作或充数之作”;《野草》“坠入了僵化的缺限”;《故事新篇》是“游戏之作”、“三流  相似文献   

5.
读了《美术研究》1990年第1期发表的《文人画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文后,对其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新论》提出:“中国人与希腊罗马人并不同宗,他们与耶和华及亚当夏娃无关,他们也与那种以狩猎活动为主而进入农牧社会的原始种族不同……以采集经济为主而过渡到农业经济的中华原始文明造就了春种秋收,昼伏夜出的集团节奏。”论者认为由于有了以上维生手段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中国“原始种族”与西方“原始种族”“视方式”的不同。由于“视方式”的不同,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孙家秀先生研究莎士比亚由来以久,在莎士比亚研究这块丰沃而又被人耕耘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个中心的主任.在她的领导下,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中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建树.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莎学家和莎学组织的注意,得到了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曹禺先生的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国内莎学同行的一致肯定.在孙家秀先生以毕业的精力所获得的丰硕莎研成果中,有《马克思、恩格斯和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辞典》①等著作,还有《关于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评价问题》、《莎士比亚喜剧和<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回味的尝试》、《<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艺术手法》 等几十篇结实而有份景的莎研论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研究莎士比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不可不读孙家秀先生的莎学论著,也一定会知晓孙家秀先生的大名的.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1990年又第二次印刷,(?)印数已达6,000册.这个印数在我国论莎的专著中是相当高的.1994年她的另一部篇幅更大、更为厚重凝聚着心血的莎研论著《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虽?  相似文献   

7.
周进芳教授     
周进芳,男,1961年11生,湖北省沔阳(仙桃)人,教授。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曾在华东师大、武汉大学进修研究生主要课程。曾任郧阳师专写作教研室主任、校团委书记,1995年任副校长。系十堰市“跨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华演讲协会理事。周进芳从事文艺学和写作学研究多年,在《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学术论坛》、《明清小说研究》等公开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不少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录入索引。其中,《意格,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格”说管窥…  相似文献   

8.
针对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生活方法新论为副标题的《新世训》何以为“训”来展开论述,其一它是“接着讲”而并非“照着讲”;其二它是“周全之道”而并非“偏至之端”。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加强,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呈现繁荣景象。笔者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篇名中以“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材”并结合各国国名搜索,相关论文篇数大致如下:1980-1999年10余篇,2000年以来160余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著作,20世纪,王铎全、李稚勇出版了《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新世纪,大量历史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对此多有论及,其中探讨较多的有余伟民的《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赵亚夫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稚勇的《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的《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等。  相似文献   

10.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11.
《刘子》是一部先唐子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流子》、《新论》、《刘子新论》、《德言》、《石匏子》、《云门子》、《孔昭子》等多种称谓。本文经考证后认为,《刘子》是该书的本名,《流子》是假借名,《新论》、《刘子新论》是明代才有的新名,其它各名则只是编刻者为了哗众取宠、醒人耳目所取之名而已。  相似文献   

12.
我校王元明副教授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六日赴新加坡参加并主持“诗词欣赏与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王元明在会议中所作题为.《杜甫之祖籍、诞生地及故里新考》等报告,博得与会各国学者称许。该论文集《杜甫新论》一书即将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正>我应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之邀,为剧社导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第十二夜》,以期在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出,奉献给首都的观众。  相似文献   

14.
学术研究,主观上都应追求“新意”。黎跃进新着《外国文学新论》(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从新领地、新角度、新模式、新方法集中拓展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著作视野广阔,新论苦苹,体系完整,对学术研究很有参考、借鉴意义。(新论)理论上的新建树建立在对诸多专题富于新意的解释的基础上。黎跃进先生从事外国文学教寺十多年,课堂上不人云亦云,而是从自己的思考出发,常有“闪光”之点。多年的(冷板凳”,终从纷坛杂乱、匹没下显的外国文学材料中,十分清晰地梳理思潮流派:作家道路、作品意蕴等多方面研…  相似文献   

15.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篇目是《山海经》传统研究三大难题之一,刘歆《山海经》篇目又是争论的焦点。在回顾《山海经》篇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论证:刘歆所称“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乃刘氏等人校编《山海经》时参阅过的材料之篇数,计《山经》材料5篇,海外海内经材料20篇,大荒海内经材料7篇;刘氏所称“今定为十八篇”乃定本之篇数,计《山经》5篇,海外海内8篇,大荒海内5篇;《汉书·艺文志》所称《山海经》“十三篇”当指《山经》5篇和海外海内经8篇。  相似文献   

17.
《阿Q正传》问世之前,虽然精神胜利法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已普遍存在,但是谁也没有提起过它,谁也不在意。人人习焉不察,听之由之。《阿Q正传》一发表,不少人惊悚了,不少人栗栗危惧了,不少人惶惶然了,更有不少人因鲁迅的这一振聋发聩的发现而引起了深省与反思。后来,“阿Q相”、“阿Q主义”、“阿Q精神”之类以阿Q的名字来命名的特殊词汇广为流传开来了。它们的神髓与内核,都是精神胜利法。十九世纪时有位理论家说,莎士比亚“剧本中有许多东西,可以作人类心灵方面的新发现;他的文学活动把共同的认识推进了好几个阶段”,并认为“这就是莎士比亚所以拥有全世界意义的原因”(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认识《阿Q正传》的价值。《阿Q正传》开掘出来的这种当时在社  相似文献   

18.
王希杰是修辞学家中为数甚少的多产者之一。他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出版后,用王希杰自己的话来说,“书评之多,评价之高,”竟是他“事前一点也没有想到过的。”1996年出版了《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前面引的话便是摘自此书“后记”)。和《新论》相比,除了增加了与修辞同属一个平面即相邻学科,但不是修辞学下一个层面的“语体”“风格”两章,和大量的新术语、新概念外,其他新增的内容不多。由于评论《新论》的赞美之辞已经被人家说完了,有了“崔颢题诗”在先,轮到我来评说《通论》也就没有更好听的话说了,只好换个路子,“鸡蛋里头挑骨头”,找出点“碴儿”来看看。好在《通论》“前言”说过“需要同行专家们严肃、认真、不留情面地给予学术批评,甚至于批判”。我虽不敢自许是他的“同行专家”,但王希杰在《修辞和心理》(《语文月刊》)92、12)曾称我为“同行好友好争辩的谭永祥先生”,并虚言溢美,称“谭永祥先生是修辞学家”,我就拾起这顶  相似文献   

19.
《刘子新论》(又称《刘子》)是北齐刘昼(514—565)的著作。在当时“玄学”的影响之下,《刘子新论》中提出正名的逻辑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关于《刘子新论》的作者是否为北齐刘昼,历来都抱有存疑态度。《四库全书提要》以陈振孙的《书录解题》和晃公武的《读书志》为根据,说明此书并非刘勰、刘歆、刘孝标所作,但又指出:“惟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名见《北史·儒林传》,然未尝播迁江表,与孝政之序不符……岂  相似文献   

20.
《邯郸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康香阁、梁涛二位教授主编的《苟子思想研究》是一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集,选自于邯郸学院主办的“荀子思想的地位和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全书45万字,收录文章23篇,其中有10篇来自海外,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有13篇来自中国内地,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