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船长亚哈带领“裴廊德号”水手追杀白鲸,并最终被白鲸带向深渊的故事。除以实玛利外,其他船员全部遇难[1]。像其他许多西方作家一样,麦尔维尔在此小说中运用了圣经人物原型来暗示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并借助圣经中的部分情节结构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2.
《白鲸》是一部场面宏大、内容繁杂的恢宏巨著。《白鲸》中的任务大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白鲸》中的预言可以作为深刻理解这部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梅普尔神甫的布道揭示了亚哈作为一个"伪基督教徒"的任性妄为;疯癫水手以利亚的喃喃自语预言了"裴廓德号"的悲剧命运;次要但又非常重要的人物费达拉的预言是一条推进小说情节的隐含线索,他是上帝派来的维护上帝权威,惩罚亚哈船长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宗教意味十足的小说。本文试图对小说中有关《圣经》的人物、意象、典故及故事中的总体宗教象征进行梳理与论证,最后得以支撑起白鲸是神魔合一的论点。  相似文献   

4.
必须运用象征主义理论,才能真正理解《白鲸》的象征意蕴。从《圣经》寻找小说主要象征的源头,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的探究,以及对研究所忽略的一些问题的辨析揭示:《白鲸》是一部意蕴无比深厚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白鲸》之命名,人物故事内容及结构与《圣经》文本相对照,将《白鲸》与《圣经》进行互文性阐释,揭示作者对美国精神的反思,探究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6.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借助水手伊希梅尔的角度来讲述"裴廓德"号上全体船员对白鲸的追赶,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对小说《白鲸》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简要分析,并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指出人物具有的心理特征,进而让社会和人们避免形成相同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文学艺术宝库的《圣经》,不仅本身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作家梅尔维尔的创作。梅尔维尔在其代表作之一《白鲸》中就运用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圣经叙事技巧。本篇论文旨在从叙事学空间背景、隐喻的运用以及叙事的整体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圣经文学是怎样投射在梅尔维尔《白鲸》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评论界公认赫尔曼?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使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但是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来分析还是一个新的切入点.通过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分析《白鲸》中使用的《圣经》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透视了麦尔维尔追溯本土文化、关注少数族群文化和伟大的人文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之前的研究多围绕小说主题、意象等展开,却大都忽略了小说中蕴含的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关系。小说中,亚哈船长代表着极端的个人主义,其他船员在长期劳作中形成了和谐友爱的共同体。为了杀死白鲸复仇,亚哈置全体船员的利益于不顾,最终导致船毁人亡,只有以实玛利侥幸生还。小说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尖锐对立,在批判极端个人主义的同时,倡导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白鲸》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西方小说的传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大量看似"偏离"情节的材料,从而使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发展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杰作。《白鲸》的"树型"叙事结构有助于这个百科全书式小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混乱,而小说中无所不在的"预感"给小说带来了一种内在的紧张感,能够保持住读者的耐心。同时,这种叙事结构延展了小说的叙事时间,它暗示了海上捕鲸的漫长航行中,船员们只有忍受漫长的等待之后才能有短暂的激烈行动。  相似文献   

11.
马庆霞 《文教资料》2007,(21):90-91
尽管赫尔曼·麦尔维尔在他生活的年代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但是20世纪的"麦尔维尔复兴"却重新发现并确立了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通过探讨麦尔维尔的人生、小说《白鲸》的主人翁亚哈的悲剧性命运和这一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麦尔维尔的悲剧倾向及其对《白鲸》创作的影响,读者对此有个全新的认识的同时也必将对西方现代文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2.
罗一丽 《考试周刊》2014,(10):19-1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经典小说之一。这部小说蕴含许多象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船长亚哈、白鲸莫比狄克和捕鲸船裴廓德号的象征意义,旨在让读者对《白鲸》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托尔金本身的宗教身份,《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对其小说《精灵宝钻》《哈比人》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土世界"的起源与犹太教的关系、小说文本叙事结构与《圣经》中U型叙事模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善恶主题的表现几个方面,表达了托尔金的宗教立场和思想,是《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奇幻文学上的一大传承。  相似文献   

15.
《白鲸》是一部宗教色彩浓重的小说,诸多文章只是从人物形象及主题对作品进行解读。本文运用原型意象理论,对作品中体现的原型意象进行研究,并对小说说体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滕瑶 《英语广场》2020,(26):19-22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这一矛盾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而“人与自然,谁为胜者”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生态批评理论由此出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白鲸》中的基本情节和矛盾冲突,以期挖掘作品的潜在意义,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在很多部小说中都借用了<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根据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叙述者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广泛存在使得福克纳的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也使得小说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从而更加强调了读者的能动性,实现了对<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瑞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  相似文献   

20.
夏金 《文教资料》2008,(5):27-29
<虹>的叙事结构应该和整个<圣经>关于人类堕落与得救的故事相平行,这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包含了一个"失乐园"的神化原型.而在小说最主要的后半部分,厄秀拉被塑造成一个女先知的形象.整个小说的结尾是启示式的.这种手法使<虹>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现代<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