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慧芳  宋岳礼 《海外英语》2013,(5X):235-236
运用语块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外语类核心刊物发表的关于语块教学与语言产出关系研究做一归纳和评析。结果发现,我国语块与语言产出研究持续上升,口语研究和写作研究篇幅相当,研究方法多为语料库研究,语块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2.
任务因素在二语习得和产出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任务难度、任务复杂度和任务条件对二语学习者语言习得和产出的影响,而对学习者语言习得和产出表现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语言产出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CAF).目前关于任务因素的研究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新的理论,如来自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假设的支持.任务难度、任务复杂度和任务条件的确定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在测量方法方面,需要对CAF测量进一步完善,建立一个动态的、有机的语言产出测量模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隐喻性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近年来,虽然很多研究者意识到隐喻能力培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要性,却很少关注中国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相应质量和数量的隐喻表达。文章立足于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关注现有课堂教学环境下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的隐喻产出情况,通过有声思维、事后随访等方式深入探析其产出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雨纤 《现代英语》2023,(13):43-49
声音一直被认为是写作教学和写作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二语写作中写作声音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多。在不同视角下,声音由不同的语言要素体现,其中,第一人称被认为是最能够凸显写作者个人声音的要素,模糊限制语、语气加强词等立场标记语也为声音的构建做出了贡献。在梳理研究者对写作声音认知的历时发展后,文章对二语写作领域中声音构建语言要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做出总结,较为全面地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了批判性回顾,文章提出了未来写作声音研究的几个潜在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声音在二语写作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叶红 《陕西教育》2009,(7):170-171
二语写作的发展经历了从结果写作、过程写作到体裁写作的范式转换过程.本文认为二语写作中新旧范式重叠和交替现象表明二语写作发展并非是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的过程,而是一仑理论和模式从产生、发展到最后在其体系中寻求自己定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严月霞 《海外英语》2012,(14):112-113,124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线处理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利用整合不同的输入信息,形成新的信息结构,从而达到对当下语言现象的理解。二语词汇的表征是一个静态现象,但二语词汇的表征形成过程却是母语词汇知识与二语词汇知识互动的动态过程。因此,二语词汇的形成过程可看做由无数个概念整合形成的连续体。此文尝试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JiangNan提出的二语词汇习得过程进行动态解释,并对二语词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二语物理语境因素和二语社会认知语境因素两方面分别展开大学英语写作的语言结构母语负迁移和语篇思维模式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语境相关因素(如物理因素、文化思维因素等)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叶萍 《高教论坛》2006,(4):79-81,96
写作历史性地被认为只是口语的记载,是一种为记录和传播口语而出现的现代发明,并长期被排斥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边缘。这种偏见因而造成了二语习得研究对写作的忽视。事实上,写作作为一种语言输出形式,是与口语输出同样重要的有效交际行为,能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减轻面对面交际给学习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内化。网络电子邮件的出现更突显了写作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写作来促进二语学习应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母语迁移是学习二语写作必须认知和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化多种语言交汇使用的今天,二语写作现象十分普遍,于是研究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就变得十分有意义。现有的一些权威母语迁移理论偏重于语言迁移的研究,然而母语迁移对于写作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还涉及到写作态度、能力、素养(文化)诸多因素。因此,我们要对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准确界定其内涵,全面把握其特点,才有利于正确指导实施二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思辨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自变量,语言因素为中介变量,综合考察思辨能力对二语写作的直接影响,及通过其他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形成的间接影响。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包含一个结构模型与五个测量模型,共含有5个潜在变量与13个观测变量。被试为来自4所省属高校9个自然班的23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研究发现,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具有整体预测力,能够解释一定比例的二语写作成绩变异;思辨能力对二语写作有直接影响;思辨能力通过不同路径对二语写作水平具有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思辨能力对二语写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此发现不仅可以开拓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而且也启示我们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关注语言因素贡献的同时,还应重视思辨能力在二语写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红霞 《英语辅导》2010,(2):156-158
语言迁移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基于模因理论,对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初步研究。文章首先肯定了模因论对迁移研究的价值;然后探讨了语言迁移中的迁移源、中介语的模因解释和语言迁移推动力的解释,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第二语言模因传递与复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已有知识相互竞争融合形成模因复合体或模因变异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普遍语法论和认知语言学代表了两种不同本质的语言哲学观,在解释二语习得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性。但两者并不完全是对立关系,而是处于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连续系统的两端。两个理论系统的结合与互补,可以更全面地解释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3.
二语写作一直都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常会依赖于母语思维,本文重点研究母语思维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合作学习理论的影响,以及写作教学的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越来越多的二语写作教师开始在写作课堂上使用同学互改这一作文评改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同学互改的常见操作模式,并对多年来二语写作教学研究领域中有关同学互改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给二语写作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能直接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但是,当前高中生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二语习得理论分析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并积极探索将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思思 《海外英语》2023,(23):65-67
文章建议在课程视角下探究受复杂动态系统理论(CDST)启发的二语写作发展。讨论了如何在复杂性框架中理解教育环境本身、写作能力发展以及积极的二语写作者。课程可被解释为正规教育复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用整体和动态的方式来研究二语写作的发展。根据特定的教育环境,解释二语写作者不断发展的对文本意义创造的主体性。争取在CDST框架内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观点,讨论了其广泛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就语法教学中使用输入、输出和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3种不同训练模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对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A3):81-83
写作作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的产出技能的手段,而在这一产出过程中,错误频发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英语写作心理的问卷调查,并对其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进行分类和统计,重点探讨其中的中介语错误,旨在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应对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目的语。  相似文献   

19.
甘晓莉 《海外英语》2012,(3):27-28,30
我国二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一次性评定"的传统评改模式制约着学生二语写作能力的发展。同伴互助交流并共同探讨写作任务,是将输出假设理论应用于二语写作的积极尝试。在二语写作过程中,通过学习者的互助互评,并反思同伴的意见反馈,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栾震 《考试周刊》2014,(72):97-98
复杂理论源于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是二语习得领域的又一新理论,强调系统行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复杂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中,系统行为会改变环境,系统本身也会产出新的行为以适应新环境。复杂理论认为,语言是在使用中不断涌现的一系列动态分级模型,是在交际过程中自下而上产生的。复杂理论为研究语言和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深入研究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