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one with the wind在国内已有多个译本,不同的译本具有不同的风格。该文选取傅东华、陈廷良、戴侃和李野光、李明四个汉译本,通过简单的作者背景和作品介绍,拟从翻译策略、语言风格及意象等方面对这四个译本的第一章开头两个自然段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运用复杂的时间线和怪诞的哥特式风格,刻画了处于历史性变革中的美国南方没落贵族艾米莉悲惨的一生。文章通过选取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为参照语料库,考察了杨岂深、杨瑞和何林、张和龙、叶紫等四个译本的特征,使用聚类分析发现:与原著相比,四个译本均存在风格变异,其中杨译本、张译本和叶译本与侦探小说最为相似,而杨何译本与科幻小说最为相似。关于不同译本风格变异的具体原因,可以从词汇丰富度和长短句段使用比例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兰梅  徐剑 《海外英语》2011,(9):241-242,267
此研究选取《无名的裘德》的四个代表性译本,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四个汉译本的词汇风格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研究从叠词、方言、成语和词汇选择的变化性等方面展开,从而以实证的方法描写了吕天石、曾季肃、张谷若和冼凡四位译者的四个汉译本具有不同的词汇翻译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作及许渊冲、杨宪益、林语堂和Burton Watson的四个英文译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一方面,利用AntConc和ICTCLAS对原作和四译本进行词汇使用分析,并从句法和语篇的角度综合考察分析原文和四译本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从语义对等、跨文化交际、美学等角度分析作者和四译者的音韵风格和意象风格.研究结果发现,从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契合的角度上看,林语堂译本的翻译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风格标记理论,对迪金森诗歌两个汉译本:江枫译本和孙亮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分别从音系标记,字迹标记,词汇标记和句法标记入手来对比两个译本的不同风格,江译本与原诗很贴切,简约内敛而略显生硬;孙译本灵活处理了原诗中的一些风格要素,译文更显通畅。  相似文献   

6.
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别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对《易经》18个英译本开展翻译风格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译本的翻译风格基本一致:译词选用合理,句式结构难度适中,少数译本显现出独特的翻译风格.此外,国内译本和国外译本也显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前者译词简单易懂,重复率高,句式复杂;后者译词庞杂少见,重复率低,句式简明.  相似文献   

7.
以林语堂译本及白伦和江素惠的合译本的前四卷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两个英译本语料库和一个中文原文对比语料库,运用了Wordsmith Tools 8.0及Antconc3.5.8等语料库辅助软件,基于《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自建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个译本的译者风格,探讨了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在翻译界最负盛名,这两个译本迥异的翻译风格常常被用来对比研究。杨宪益的《葬花吟》译本注重诗歌意境与风格的重现,霍译本则倾向于音韵美与形式美的彰显。本文试图通过对红诗《葬花吟》杨、霍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透视两位译家的翻译风格,进而让不同国别的读者能更好的通过对《葬花吟》这样两种风格译文的了解更进一步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简·爱》不同时代译本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具体实例对《简·爱》两个不同时代的译本李霁野与祝庆英的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简·爱》两个译本的语言特点的比较 ,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翻译作品具有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坊っちゃん》是夏目漱石1906年发表的中长篇小说。通过以林少华和徐建雄两位作者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惯用翻译策略、语音特点、修辞手法、语境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及其特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会因为译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翻译风格,是不同时代文化的体现、不同时代文化的演绎;鲜明的文化多样性孕育和滋润出翻译风格的多样性,翻译风格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骆驼祥子》中文及两译本三个单语语料库,以Crown-Clob语料库中的原生英文小说为类比语料库,统计并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在词汇(词频、平均词长、词汇密度、高频词及主题词)和语篇(平均句长和文本可读性)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并试图从两译者的翻译目的解释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孙立春 《天中学刊》2011,26(6):83-86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而林少华和赖明珠的译本都是该作的经典译本,这两个译本具有不同风格。译者的知识背景和翻译观不仅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而且对译作风格有很大影响,并决定着译作的最终效果,因此,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风格美学的翻译观要求译者把握原语文本的风格信息,并恰当地将其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译本风格应与原作风格保持一致。从翻译风格审美的视角比较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个中译本,旨在说明译者进行文学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时,应准确地认识和再现原文风格。通过比较得出,张万里的译本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优于成时的译本,而在修辞和句式运用上2个译本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4.
语域特征是文本的一种重要属性,译本的语域变异由此成为译者风格描写的有效参照。多维分析法(MF/MD)能有效识别译本的语域类属并在不同语域维度上描写其倾向性特征,因此可用于对比基于同一原作的多译本语域特征,以考察不同译本的语域变异情况。译本语域维度差异及参与计算的因子差异均可作为译者风格的综合考察指标,其聚类共现能够反映出译者各自的语言风格乃至翻译策略。多维分析对译本语域特征描写和译者风格考察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其诗歌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国外发行。目前国内《朗费罗诗选》有四个译本,在装帧、版本意识、条目注释、索引史料、翻译风格、语言本色等方面各有不同特色,而译本的质量多是由于时代的环境、译者的翻译观等原因造就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其诗歌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国外发行。目前国内《朗费罗诗选》有四个译本,在装帧、版本意识、条目注释、索引史料、翻译风格、语言本色等方面各有不同特色,而译本的质量多是由于时代的环境、译者的翻译观等原因造就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云儿的小曲中表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指出因为措词、句式和节奏的不同处理,在表现原著效果方面两译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翻译策略会影响译文风格。通过译文的对比分析,认为理雅各的译本比韦利和希顿的译本更具诗韵,风格传达更好。但是,三个译本均遭受了修辞色彩的损失,未能完全传达原作的风格效果。故要减少《道德经》英译时的风格流失,译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中英文功力。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05-109
《红楼梦》讽喻诗以其多重语义特征和辛辣的反讽意味构成《红楼梦》诗词重要的艺术特色。莱辛的美学原则为我们解读杨、戴和霍译本提供了新的美学视角。变异原则是指文艺作品对原型对象摹写时有意寻求偏差和不同以造成更佳的审美感受力。近似原则是指文艺作品描摹物体或动作时寻求近似的审美体验和美学效果。它包括两个子原则:不臵顶和小中见大。薛宝钗的《螃蟹咏》是《红楼梦》讽喻诗中的杰作,二个译本翻译风格不同。杨、戴译本趋于平实,霍译本趋于工巧。但是在语篇层面上,霍克斯的译本则更胜一筹,忠实再现了原文的多重讽喻意味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借助WordSmith 6.0、Readability Analyzer1.0等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芙蓉女儿诔》的两个英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霍克思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翻译风格各有特色:从语言风格上看,杨宪益译本词汇变化度较霍克思译本更大,用词更为丰富。霍克思译本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较低,阅读难度更高。从典故的翻译上看,杨宪益译多采用加注进行补充说明式翻译,霍克思译则倾向选择省译、直译、隐化译法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