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近三十年的翻译研究有其历史阶段性,该文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进行解读,分析了经历过的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解释了它们不能真正支架起翻译学的理由。该文介绍了研究模式多元清晰的翻译研究新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并阐释了其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理性基础是交往理论,语言学基础是言语行为理论,真理观是共时性真理。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的发展一直影响着国内外各翻译研究体系的分化和各研究范式的更替.以往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许多翻译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失去了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研究模式,把翻译看作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精神三个世界层面上的传播交往行为,呼唤翻译走出观念文本、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在认知背景下研究和探讨翻译过程是当今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这一研究以认知科学、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正确认识翻译过程的体验性、认知性、互动性及创造性本质,以期发现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使翻译过程研究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的提出是学界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其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分为三个层级,研究范式是原生性层级;元理论是统筹性层级;理论基础是特殊性层级。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皮尔斯的三元关系理论与翻译理论的结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尤其是皮尔斯符号学宽泛的研究领域使其成为任何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当然也包括翻译研究。皮尔斯将符号定义为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的三元关系,极大地丰富了符号学的内容,也拓展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着重研究三元关系理论与翻译活动间的关系,试图用皮尔斯三元关系理论范式解读翻译理论,从中探究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释哲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几个核心问题上对翻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心的确立及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总体把握、原语文本的研究范式、译文文本的关注点以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翻译产生以来,人们不断思考探索翻译的本质,开展翻译研究,并试图从哲学、理论及应用等层面解释翻译理论。该文将从翻译实践与哲学的关系和哲学思维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论两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从翻译实践过程方面提出哲学思维在此过程中的运用与体现,第二部分则就翻译、翻译过程以及哲学的定义进行简单陈述,由此提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了在哲学思维指导下所运用的翻译方法,最后指出哲学是指导翻译实践及其理论运用的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管理理论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管理理论创新的背后总有其哲学基础,这一点从管理组织的治理结构来看表现得尤为突出,即早期的法人治理结构其哲学范式是“主-客”模式,当代的共同治理的结构其哲学范式是“主-客-主”模式。只有深刻揭示管理理论背后的哲学基础,才能进一步凸显哲学对管理的灵魂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料库语言学近年来发展迅速,语料资源不断推出,研究方法和技术不停更新。语料库语言学领域的两种研究范式之争由来已久。"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以"激进的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以语境论为语言学基础,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影响。哲学基础和语言学理论基础的不同导致了研究范式的差异。本文在评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实例阐述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语料库的选择、观察对象的确定、分析软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尝试从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来考察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历史基础,从关系哲学和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三大知识旨趣理论来分析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理论基础,试图初步回答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何以可能以及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把哲学阐释学这个概念引入翻译领域打破了翻译实践中长期以来的忠实这个神话,且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借助斯坦纳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对宋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至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语文学研究阶段、结构主义研究阶段和文化研究阶段。现阶段的翻译研究正处于文化研究阶段,它包括众多的研究学派,其中以解构主义研究的影响最大。受其翻译理论影响之下的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文学批评范式和结构主义批评范式,它否定意义的确定性、彰显译者的主体性、突出译作的作用以及将读者的接受纳入考虑范围。当然,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也不是颠扑不破的,在保持自身合理性的同时它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理想的翻译批评局面应该是各种批评范式的调和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孙雯玉  刘冰泉 《海外英语》2012,(24):167-169
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以人们的日常经验为基础。认知语言学不是单一的理论,是一种研究范式,也被用于翻译研究。该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中"两个世界"的翻译观,从认知学的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汉语网络新词的认知,并对其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使教学哲学逐步从与教学论浑然一体状态成为显性的专门研究领域,这一历程在我国历经了教学哲学初显于教育哲学研究中、教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相对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视点的逐步扩展和视界的分化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教学哲学研究中存在教学哲学研究者的角色意识不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尚嫌表浅且基础单薄、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关注仍然平面化等问题,使其难以完全摆脱依附状态而走向真正的独立。教学哲学要逐步摆脱当前的困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最终获得自身的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者应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教学哲学理论研究,形成教学哲学研究范式,确立教学哲学作为新兴领域的独特学术地位;规范教学哲学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反思的能动作用,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并倡导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改革实践、理论探讨的概括提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对西方译论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国内翻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起初源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途径,逐步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和哲学研究途径。作为翻译研究哲学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了吕俊的相关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袁鼎生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卓有成效的理论家。他以美学的元理论研究和美学史研究为基础,结合生态学方法论和景观生态的应用研究,最终上升到生态艺术哲学的思考,以系统整体创新的姿态,建构了当代独特的生态美学体系。整生范式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构成其生态美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超循环研究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的经济学进路是继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后科学论新的研究方向,它以自然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科学活动社会维度中经济运行原则的重要性,主张用经济学方法论揭示科学认识的规律与本质。但这种经济学范式介入科学哲学研究的基础还存在诸多问题,其理论主张与方法论仍是不确定性的,这源自于科学哲学的自然化解释与其规范性的张力并没有在这种新进路中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