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见过启功先生的人都知道,与其接触,无不为其幽默风趣的话语所感染,启老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2006,(6):60-61
启功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相似文献   

3.
启功轶事     
《中学教育》2005,(3):61-62
一天,几位好事的友人撺掇启功来到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都挂有启功写的字。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之又笑起来。这里竟是署有启功名号的书法作品的海洋,虽然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但全部是仿他的书法写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先生笑答,写的都比我好。有人又问,既是假的你为何不写状子告他们?启功又笑了:  相似文献   

4.
启功致谢词     
某次梁从诚和启功、季羡林在会议间歇,说起死了以后,如有人致悼词,都听不见了,那多可惜,我们来演习一遍吧。于是几个老先生就真的轮流躺在桌子上,其余的几位缓缓绕行作依次告别,并致悼词。轮到启功,启功听着听看突然坐起来,说:“我太感动了,我要致答谢词!”  相似文献   

5.
启功先生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6.
对赝品——豁达。一次,启功先生到荣兴画廊参观,画摊上摆满名人字画,有赵朴初、董寿平和他自己的作品,每个摊位上都有,有的还在批发。一位摊主是老太太,看到启功来了,就对旁人说:“这个老头好,这个老头不捣乱。”  相似文献   

7.
启功先生自幼勤学,在古典学、书画创作与鉴定方面造诣精深。他品德高尚,在学术界、书画界堪称典范。启功先生93岁辞世,可谓高寿,他的养生之道,给后人以许多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九十三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喜欢戏称启功先生为“大熊猫”.据说是,因为那段时间先生为闭门养病,谢绝来访,就在大门上写了顽童般的告示:“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此事后来被传到了主流媒体上.启功闻此传言后内心颇为不安.觉得应当澄清,于是叫来助手.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5,(7):32-33
2005年6月30日凌晨2时许,一代教育家、书画家、国学大家启功先生走完了93载人生长路,在北京仙逝。  相似文献   

12.
师者启功     
这家,那家,在启功先生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说辞,他认可的是"教师"二字。反对机械死板的分段教学"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的确是个问题。"我甚至想,当初辅仁大学并入师范大学之后,当时的领导一定很犯难:究竟把启先生分到哪个系?中文系?历史系?还是美术系?分到中文系又该分到哪个教研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民间文学?那时还没有什么书法系,如果有,也许就分到那里去了。而最后分到古代文学,又让他教哪一段?先秦?唐宋?还是明清?"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  相似文献   

13.
在启功先生家中,我无数次亲承謦欬,可真正坐在教室里听先生讲课.却只有一次:那是1981年冬季的一天,我正在母校北师大进修古典文学。听系里老师说,晚上启功先生上大课.地点在教学楼外的阶梯教室。我提前去了教室,很快就座无虚席,连两面的窗台都有人占了。八点整,启功先生准时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华章》2011,(2):50-50
多重身份与多方成就是启功为人称道之处,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教授、博导、清室后裔等等称谓一直环诸其身。无论人们把多少荣誉和称赞加于其上,都不如启功自述的那般真实和动人。  相似文献   

15.
从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出发 ,分析启功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以及启功先生在治学方法上打通传统文化各领域的特点。探讨启功先生对北京文学、民间文艺的研究 ,北京文化对启功先生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启功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与人格形象上与北京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启功先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辨析,形成了他通达的中国文化观和历史观。他眼界开放、独立思考,以不盲从的治学精神,对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等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对中国历史也有自己的观感。  相似文献   

18.
启功传奇     
请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启功先生的全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启老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启功的父亲去世得早,在祖父的关爱下启功才得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中国教师》2012,(11):62-64
<正>敬爱的启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七年前那个不幸的日子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情形还如在眼前。那是2005年6月30日上午,我到学校图书馆续借图书。一进主楼大厅,迎面正中是一则讣告,因为当时着急去图书馆,走得匆忙,没有仔细看讣告的内容,心里只是想,不知哪位先生又不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等我从图书馆出来,再在讣告前细看,沿一长串头衔一路看下去,等到看到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头衔时,我的脑子  相似文献   

20.
启功先生的治学以通贯的文化教养为背景,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并渗透了特有的艺术气质.无征不信、见解通达、文贵明白、不强为说,是其治学的基本原则.有教无类、不悱不发、尊重学生个性、教学相长,是他一贯遵循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