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女孩拿着风筝哭丧着脸,“爸爸,没有风,风筝放不起来!”爸爸说:“没有风?你自己不就是一股风吗?”“我自己就是一股风?”“对呀,你跑起来,不就是一股风了吗?”在父亲的指导下,孩子快乐地玩着风筝,尽管没有飞得很高,但还是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春天来了,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和煦的春风,把大地都吹绿了,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呀,草木都返青,大地都回春了,漂泊在外的人怎会不越发的想念家乡!皎洁的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这游子归乡的路呢?  相似文献   

3.
起风     
今天晚上刮大风,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该下雨了!该下雨了!”风伯伯说。可小雨点们不下去,风伯伯急得角力吹了起来。正巧,闪电姐姐和雷哥哥走过来问:“风伯伯,你在干吗?吹得我们好冷啊!”风伯伯把事情说了一遍,又急得用力吹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冬目的遐思     
潘纬泓 《红领巾》2014,(1):38-38
冬天的风刮起来了,是凛冽的朔风,吹到脸上、手上,冷得刺骨。我怀念起春天的和风,它是那样的轻柔,“吹面不寒杨柳风”;夏天的熏风又是那样的惬意:秋天的金风染黄了稻谷,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巨大喜悦。可是,朔风带给人们的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荣晓晓 《考试周刊》2012,(69):109-110
古人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形容春风给人的温暖、舒适之感。我认为,教师的评语就应给学生此种感觉。一则合理恰当的作业评语能改变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唤醒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进取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既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又要达到激励、鞭策学生的功效;既要“吹面”,又要“不寒”,让学生沐浴着“杨柳风”健康成长。作业评语的作用到底在哪?  相似文献   

6.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丽的山水小品。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入题写出游 ,而是紧扣一个“寒”字 ,从四方面渲染城中“余寒”景象。“燕地寒 ,花朝节后 ,余寒犹厉” ,开篇即点出“寒”的特点 ,而后从时节的角度写寒。“冻风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 ,这是写寒的情状。“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 ,这是写烦闷的心情 ,因“寒”才“局促”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每每按捺不住顶风出门 ,却都不到百步就折返 ,这是“寒”造成的结果。文章用这一自然段的篇幅 ,从这四方面极力渲染“燕地”之“寒” ,正是为了将自己迫切出游的心情暗示…  相似文献   

7.
刘俊 《母婴世界》2014,(8):30-31
《黄南内经》日:“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指出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故感冒又积伤风。但在不同季节,往往夹时令之气而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梅雨季节多夹湿,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夹燥气,因此伤风有寒热之分,即热伤风和冷伤风。而当”伤风”遇上“暑热“,我们可以怎么接招呢?  相似文献   

8.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丽的山水小品。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入题写出游,而是紧扣一个“寒”字,从四方面渲染城中“余寒”景象。“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开篇即点出“寒”的特点,而后从时节的角度写寒。“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是写寒的情状。“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这是写烦闷的心情,因“寒”才“局促”,“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每每按撩不住顶风出门,却都不到百步就折返,这是“寒”造成的结果。文章用这一自然段的篇幅,从这四方面极力渲染“燕地”之“寒”,正是为了将自己迫切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第二段写出游作铺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写“春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相似文献   

10.
被雨弄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古人为我们描绘的优美图景。  相似文献   

11.
农历三月     
三月,一个娇嫩的词,像豆腐一样嫩,生怕被冬天抢走。三月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个宽阔的、令人景仰的字眼。三月不是一个季节,是一种冲动。三月只有与农历结合才是温暖的。在农谚的三月天,已是犁耙水响,紫燕归来。“吹面不寒杨柳风。”噢,春天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12.
多言何益     
讲话,写文章,贵在精当,好在精炼。尤其是文章之道,古人是讲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更要讲究些个精炼和精致,惟如此,才有精彩可言,才有精妙可寻。可如今有一股“长”风,文章的“长”风,正在一些报纸蔓延:一些专栏上的言论是越来越长,  相似文献   

13.
蛋糕云     
秋风娃娃和小兔妮妮是一对好朋友。每当绿树妈妈开始换金灿灿的黄衣时,秋风娃娃都会鼓起大嘴“呼啦啦!呼啦啦”地为山谷里的妮妮吹来香香的风。 这一天,秋风娃娃又为妮妮吹来了香风,可妮妮一脸的不高兴。秋风娃娃问:“妮妮,你怎么了?”妮妮嘟着嘴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可我没有生日蛋糕。”说完就哭了起来。秋风娃娃心想:我一定要送妮妮一只大蛋糕。  相似文献   

14.
落叶运动会     
这一天,我们出去散步,忽然一阵寒风吹来。 风很大,就像开得很大的电风扇。我看见地上的叶子纷纷跑了起来。哦,它们是在开运动会呀!  相似文献   

15.
梁璐 《父母必读》2022,(6):79-80
<正>“你听见外边风的声音了吗?”“我听见了,声音好大,呼呼的。”“我也听见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音呢?”在一个阳光洒满活动室的午后,我听到了孩子们在窗前的对话,连忙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了班内所有的孩子:“我也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众说纷纭,“那是风的声音,风就是呼呼地叫。”“不是,风的声音应该是沙沙的,不是呼呼的。”  相似文献   

16.
如此研讨     
刘杰 《江苏教育》2007,(12):49-49
课改以来,研讨之风兴盛,大大小小的地区、学校都在举行着形形色色的研讨会。何为研讨?交流是也。笔者认为,研讨的目的是在“研”中发生智慧的碰撞,在“讨”中共享思想的光芒,从而达到互相激发、互助提高的专业发展目标。然而事与愿违,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不少的研讨会,虽会场布置考究,鲜花盛开,瓜果齐全,与会人员不乏名人专家,研讨起来也看似热烈,却仍感觉很是郁闷。郁闷之缘由,在于没有“研”起来、“讨”起来。在研讨中,有这样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7.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和尚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广为流传 ,深为人们喜爱。它平仄工整 ,对仗严谨 ,用十分平常的语言建构出一个表现了自然的、喜悦的、淡淡的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值得玩味的地方甚多 ,这里单说末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句不是用的肯定句 ,而是用的否定句 ,这使得该句的句式不同于该诗中的其他三句 ,全诗在句式上到了诗末来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其实 ,不光是这一首绝句是这样 ,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绝句包括四句的古诗也是这样 ,几成一种写作程式…  相似文献   

18.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19.
据一家周刊报导:近年来,高校腐败正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涉案金额之大、涉案人员职位之高、涉案人员数量之多,均称得上是史无前例。这条消息颇让人震惊,连神圣的知识殿堂都吹进了腐败之风,难道对待腐败我们真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腐败真的成了制服不了的恶魔?细想起来也不足为怪。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和社会就业对学历要求的大幅度提高,全国掀起了“大学热”、“扩招热”、“名牌热”。名牌大学扩招,二级民办学院兴起,成人学院普及,与此同时还刮起了一股“高价入学风”,考分不够金钱凑,只要你愿意缴纳几万元甚至十…  相似文献   

20.
大家看了题目,肯定都很奇怪,什么是“流行风”呢?告诉你们吧,“流行风”就是指我们班的集体爱好。有的“流行风”来去只有几天,有的会越刮越猛,还有的会反复登陆好几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