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14):190-191
政府、企业、公民、社会力量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企业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社会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都要各就其位,承担起各自的生态责任,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而且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政府、个人、企业、社会等全方位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教育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仅可以有所为,也应有所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具体体现在培育、增强全民族的生态自觉,弘扬、创造优秀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及培养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河南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河南地方高校是除了政府、企业、环保NGO之外最具有影响力的生态责任主体。其责任主要是培养“生态人”、弘扬传统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批评的繁荣。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河南地方高校要从科学构建生态知识文化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生态人才、营造共建生态文明的优良环境、引领生态文明社区的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河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像公民个人那样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是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企业公民肩负的环境责任兼具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双重属性,是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的统一。利益驱动可以解释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公民的生存悖论。企业利润与环保责任相统一的可能性,要从创造利润的源泉去寻找,即投入成本的降低、创新以及企业对市场秩序的维护。要使企业公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健全市场机制,为企业走生态工业之路提供经济可能性,又需要由政府代表公众和后代人的利益,对私人利益的无限膨胀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5.
现代旅游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对旅游企业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行为准则和社会形象方面进行探讨,是对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建设的目的是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政府生态伦理责任建设。对政府生态伦理责任的内涵,政府生态伦理责任建设中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并探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政府生态伦理责任建设的途径:政府要正确处理好经济高效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承担起政府保护生态利益的责任;政府要履行宣传生态文明的责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政府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以实现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使用分析经济活动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为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政府、企业、个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最主要三个主体。文章以公共选择理论相关观点为理论支柱,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政府生态职能,避免"政府失灵";企业应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落实文明生态责任,履行生态文明义务;公众应提高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避免"搭便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把生态素养的培育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教育目标。国内学界的诸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视角确认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在生态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责任。文章从生态教育的视角进行微观的生态教学设计,用生态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合语言教学与生态价值观,把顶层架构的生态素养培育下沉到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全程参与"两个一百年"的建设过程,培育他们的生态责任观,并将其内化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而外化为积极的生态责任行为,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条件之一。文章认为青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需要和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前提,更是增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面对当下青年生态责任意识明显不强,青年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以及相应教育资源匮乏等现状,青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应该从开展基本生态国情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强社会制度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当前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因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形成,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的试点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十九大报告中的生态观对指明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和彰显中国的国际社会生态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以学生自身生态道德建设带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本论文将立足学生生态观念培养,从"生态道德观念"入手,阐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种情况之下,将生态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基于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广泛实践,提出了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及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实施生态教育,培养具有生态理念和丰富生态知识的人才,培养责任公民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新阶段,是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生态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既是生态文明对人们道德素质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