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太炎(1869-1936)是晚清时代的革命文豪、经学大师,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文化史上都享有盛名,是我国近代难得的文化泰斗.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清朝腐败政府,曾经七次被追捕,三年牢狱、三年软禁,革命之志终未动摇.他一生追求光明,奋斗不息,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站到时代前列,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丰富发展,包含着一批批豪雄伟俊人才的杰出贡献。章太炎这位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他学识渊博,文笔古奥,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生于浙江,学于浙江,但是他的拼搏与辉煌、成名与隐退,有相当长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 一、走出书斋到上海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梅叔(有时写作“枚叔”)。后因仰慕顾炎武,又更名为章绛,字太炎。学者多称太炎先生。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的东乡仓前  相似文献   

3.
亿夫章太炎     
我是浙江吴兴乌镇人。在一九一三年,三十岁时,由上海务本女校同学张默君的父亲、同盟会员张伯绳(纯)先生介绍,与章太炎结婚的。时为推翻中国数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第二年,袁世凯已篡夺革命果实,为中华民国总统。任命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趣事     
大路 《兰台内外》2007,(1):51-51
章太炎,人谓有王安石之风。其童年聪慧过人,成年后婚姻充满乐趣,处事笑话颇多……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6岁那年,受父命参加考“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奸、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  相似文献   

5.
1903年的苏报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事是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演进的产物,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事件的最终引爆及其影响的扩大,是与章太炎的思想变迁和活动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6.
7.
论文从发扬“国粹”的角度,介绍了章太炎重“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的国学思想,并从白话文、古体文、文学、诗歌、读书治学、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等角度探讨了章太炎的阅读观,即读书学习,不能拘泥于书本,还要向书本之外去寻求;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既要求是,又要致用;不读史书,就无从爱国;多读经典等.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先生生前藏书较为完整地收藏在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藏书中有大量的太炎先生手迹,是深入研究太炎先生极为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     
《档案与史学》2013,(11):3-3
章太炎(1869—1936),著名民主革命家、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后创办《经世报》等。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苏报案入狱。次年发起组织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同时,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枢密顾问、北京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东北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概念的国粹,其意义在当下是十分含混的。这100多年来,人们通过形塑"国粹"来表达某种企图,进行思考和实践,赋予其公认的普遍意义,并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言说和价值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国粹早已面目全非。我们固然可以把国粹的含混怪罪于观念史演变的不可控,但问题也可能出在:作为概念的国粹,从一开始就暧昧不清。  相似文献   

11.
卢佩  杨阳 《新闻世界》2008,(9):116-117
章太炎在学问和革命两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观其一生,无论学术还是革命方面的著述,报刊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办报活动,也是贯穿了大半生的。本文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期来研究他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主要分析了他作为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思想及他的文风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的民主观给当时的时代带来了新的声音,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本文爬梳章太炎的生前著述,综合历史情境,深入探究了章太炎民主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虽然曾关注西学,但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因此在辛亥革命后他依然推崇国学,堪称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堪称是"有思想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14.
张小燕在中国内地并不知名,但在台湾娱乐圈内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几十年经久不衰。台湾地区的访谈节目《小燕有约》至今还是同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甚至有消息这样说,做一次《小燕有约》,可以让一个艺人“咸鱼翻身”,不红变红。且看出自大陆的另一个“大姐大”杨澜对她的访谈。  相似文献   

15.
1902年初,章太炎第二次东渡日本.4月26日与秦力山等人在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太炎用典雅的文笔为纪念会起草宣言书,控诉清朝民族压迫政策和罪恶统治,大声疾呼:"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无忘郑成功.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公共图书馆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鹄 《图书馆》2003,(6):18-19
台湾在明郑及有清一代 ,图书的搜集与利用多集中在府、县儒学、书院与民间私藏 ,其中如全台首学的台湾府儒学 ,藏书最称充实。其他如噶玛兰厅的仰山书院、鹿港的文开书院、台北的登瀛书院等均有书藏 ,或附设文库 ,搜集古今图书供教学参阅 ,兼供修志之需。光绪年间台北府试院设在台湾通志总局 ,搜集参考图书万余卷 ,为一与台湾有关文献的集藏文库。至于民间方面 ,自乾隆以降 ,台湾人文蔚起 ,私家藏书亦不为少。其中彰化吕炳南 ,策新第宅 ,置书二万余卷 ,称筱云轩 ,较书院藏书尤胜一筹。当时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尚未普遍开展 ,而图书文物例需由…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军协统黎元洪因缘际会,被推举为临时都督,由清军将领摇身一变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武昌新军振臂一呼,各省纷纷响应,庞大的清帝国呈土崩瓦解之势。黎元洪遂致电独立各省,现大局粗定,非组织临时政府,内政外交,均无主体,极为可危,明确表示要在武昌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姓氏中有不少怪姓,而台湾特别多,据统计:全台5800多个姓氏中有1000多个怪姓,其中有100多个姓氏仅一户或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稀有姓氏”将来可能会绝传。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这真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齐国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大逃亡,逃到一个隐蔽地方,清点人数仅剩下8个人,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决定隐姓埋名,按长幼次序排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姓。到了汉代有个大夫叫“第五伦”。他的后裔有的辗转到了台湾,所以台湾有了这个姓。台北市宁波四路有一姓“阿”的,出…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时期:据《空军军事学术》载文介绍,20世纪50年代,台军以“反攻大陆”为基本方针,进行军事上的各种准备。但是1958年的金门炮战,以及后来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使蒋介石的“反攻”战略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20.
蔡武台湾行     
台湾对于蔡武来说,着实是想看的太多,时间却太短,既有忍痛割爱,也要见缝插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