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跟报纸的评论打了两年的交道,感到写好评论颇不容易。时间总是那样紧迫,水平低,想来个“慢工出细活”,多数場合又办不到。新闻总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就要拿出来。在大跃进的年代,需要报纸“说话”的事情是太多了,想少发点评论,主观上不愿意,客观形势也不允许。同全国省报比起来,我们贵州日报的评论是不算多的,可是每月平均也有社论二十篇,在数量上还是可观的。在这些社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评论,它带有关系全省工作的全局的性质;第二种是属于一个工作业务范围的社论,对具体工作发表意见;第三种是配合一件新闻发表的社论,属于“即席发言”的性质。第一种社论在数量上较少,第二种是多数,第三种也不少。  相似文献   

2.
言论写作杂谈(一)米博华这是笔者参加业务讲座的心得,发表出来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一:情来,兴来,神来为什么要说话,为什么说而犹觉不足竟形之于文字,刊之于报端?这也许肇始于一个简单的动机,便是需要倾诉或评说,有时,这是一种不吐不快的压抑;有时,这是...  相似文献   

3.
一位通讯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信中说:“平时,我很喜欢写广播杂谈,但是写起来总有个毛病,通篇文字干巴巴的,往往连自己都不能满意。”信中问:一篇广播杂谈稿,怎样才能写得有文采有感情呢?作为一个编辑,我很愿意同通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写作评论是他办报生涯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方面之一。在近千篇评论中,除了社论、时评、小言论、短评等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思想杂谈。这些杂谈以其广泛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富于辩证、形象的说理,在众多言论作品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言论写作杂谈(二)米博华四、简练之美简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才能,因而简练理应是审美的一个范畴。文章可以很长,长未必罗嗦;文章可以很短,短未必简练。简练,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容。当然,相比较而言,言论作品应该比小说。通讯等叙...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读了一九六四年第二期《新闻业务》中的《具体而微》一文,觉得文章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受到很大启示。但是,反复读过之后,又总觉题目标得不够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朋友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提问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回答.因为一篇好文章须具备多方面特点,本文仅就文章的精练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夜深人静的灯光下,偶翻一本文学书,见到晚清学者王国维评介我国古代文学家的一段话。王国维把古代文学家分为三等:“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是第一等;“感他人之感,言自己之言”是第二等;“感他人之所感,言他人之所言”是最次等。这段话,对于我们当好记者和通讯员,搞好新闻报道工作,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上期讲了文采是人物的衣裳,现在再来谈细节——人物的血肉。细节,是人物活动中一些看来很细小,但又很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场景等等,别看它仅仅是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景一情、一顿首一投足,却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阐发通讯的主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地  相似文献   

10.
朱任辉 《采.写.编》2021,(11):145-146
教育叙事和教育杂谈是教育写作中的两种重要文体,探讨教育叙事的写作可以从其写作动因、关键环节、一般写法等几方面入手;教育杂谈则更应注重其政治导向性,遵循守则,既讲规矩,又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许志 《青年记者》2008,(8):49-50
黄旦先生考察和梳理了从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大众传播——美国传播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条逻辑发展线索。其中分歧的缘起便是罗杰斯在《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所勾勒的那幅“关于美国传播科学历史的发展图”。  相似文献   

12.
13.
许志 《青年记者》2008,(12):49-50
黄旦先生考察和梳理了从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大众传播--美国传播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条逻辑发展线索.[1]其中分歧的缘起便是罗杰斯在<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所勾勒的那幅"关于美国传播科学历史的发展图".  相似文献   

14.
杂谈     
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图书出版的管理力度,强力执行一书一号制度。对出版社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坏消息,然而对民营书商来说,这是具有毁灭性的一击。因为,对很多书商来说,十几本一套书的套号时代结束了,迎接他们的,要么是死亡,要么是大大的出血,去购买更多的书号,去养肥更多的“管商”,去造就更多的腐败……——一名在图书行业混迹数年的民营图书公司老总在《教辅书:出版界和教育界的腐败黑洞》  相似文献   

15.
杂谈     
不仅是出版,打开电视,看看所谓的生活娱乐频道,一些网站,所有最下流、最庸俗、最不堪入目的那些东西,收视率和点击率都非常高。那些稍微想干一点正事、想表达一点追求的,往往很快就被“末位淘汰”。人们一朝发现并大肆倡扬动物性,把商业运作和精神价值完全混淆。如今做得可真彻底,学术和艺术出版没有财政补贴,连海外自由经济地区都不如。追求名利者也只有下流一途。什么无耻、无底线,只不过为了无限止地满足商品流通的贪婪,畅销等于一切。我们看不到严厉的权威、看不到所谓的知  相似文献   

16.
干记者年头多了,有种“憋闷感”。年年上百篇消息、通讯,均属为人代言,真人真事,客观报道,不敢也不允许掺加不符合被采访对象身份的思想观点。稿件见报后,常感余言未尽,骨梗在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在《忏悔录》一文中讲到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其中一能就是记者要“耳能听”。他解释道:“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新闻实践表明,同到一个地方采访,同访问一个人,同参加一个会议,有的只能写出一般的报道,有的甚至空手而归。相反,有的却能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有的还可以抓到“独家新闻”。其中的奥妙何在?虽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这里谈的既不是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也未涉及外事采访,只是零零碎碎谈些日常的政治报道。忙与闲有些从事政治报道的同志认为,政治记者的采访任务,不外是报道外事活动、节日活动和政治事件等。除此之外,好像再难找到有关政治报道的题材了。由于这种认识的支配,不免在政治报道上就出现了忙一阵、闲一阵的情况。节日来临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政治事件,这是政治记者采访活动最繁忙的时候;节日  相似文献   

19.
声屏杂谈     
声屏杂谈新闻面前记者平等石明徐树青前不久,笔者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地举行建市庆典。当几十台照像机、摄像机调好焦距,等待呜炮奏乐的时刻,某报一名摄影记者匆匆挤到前排,要一旁的县级电视台让出早已选定好的机位。出于礼节,两名县级台的记者很不情愿地向一边挪了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