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命题者思维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各种地理事象,激发出深度思考,进而以图文形式组织成地理问题,并能合理分析、解答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借助“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范式,将已接收到的地理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建构。命题者思维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问题意识、综合思维等,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以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区域农业发展——南国葡萄的故事》为例,分析如何运用“命题者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并有效完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编制中出现一种有违科学性原则的“先入为主,以论带史”的命题思维,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根据自己的主观预设结论裁减、选择史料,并希望学生阅读完史料后能探究出命题人“期盼”的结论。这种“先入为主,以论带史”的命题思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1992年、1996年二年的高考命题中。都考查了H_2S 和 O_2反应的问题。命题者虽选取了教材中同一知识点,但却灵活而又适度的变换问题的条件,这样既考查了“双基”,又测试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出命题者的匠心。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中学教学中如何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达到培养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存在一些想当然、而其实不然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盲点”问题.对于“盲点”问题,很多学生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退避三舍”或“视而不见”,结果造成问题解答的失误.在平时测试或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命题中,如果稍有不慎,我们的命题者也会陷入茫茫的“盲点”中而造成试题的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盲点问题进行思考.在本文中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盲点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平台.1利用盲点设陷,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中考压轴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中考命题者,而“模拟和探究”则为中考命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考的临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着做江苏省十三市中考试卷,进行一遍遍地模拟.作为一线教师更是做遍全国各地试卷.通过总结,会发现各地命题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为考查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周密性和深刻性,提高区分度,命题者精心设计了极具迷惑性的似是而非、思维易漏的问题等,常常令考生防不胜防,以致造成解的“缺失”或“多余”.本文以中考试题为例,对常见易错题进行归类分析,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8.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9.
命题者与做题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命题者总是会针对考生易出错的知识和方法等设置相关的“陷阱”,制造各种障碍.作为做题者考生就应该在应试中想方设法挖掘和破解题中的陷阱和障碍,这就要求做题者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明确命题规律,知道命题为什么会出这种题,考什么知识,要用什么方法等.同时,要求做题者做到:①全面分析并灵活运用已知条件;②重视题设中的限制条件;③克服思维定势;④养成对结果验证的习惯;⑤注意转化过程的等价性等.下面就解斜三角形及其应用问题中的命题者在试题中设置的“陷阱”进行分类透析,以提高考生对各种“陷阱”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1.
2.2以“数学思想”与“思维策略”测试“数学素养”的原则“思想”(也就是“立意”)是命题者追求命题的创新性、能力考查力度的主要手段.事实证明,一种新的观念往往有着很好的测试功能,如1990年第一次出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几乎考倒了所有江苏考生,而1988年第一次出现双二次曲线交点问题也几乎使考生全军覆没.真正的新观点肯定是有难度的,能真正体现思维素养的.不过,这类题通常的澳I试功能很低,基本是无效题.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命题者总要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及思维的深刻性。下面将这些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作一归类剖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昕昉 《求学》2001,(6):45-46
高考命题将传统的“以知识立意”的命题思路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者把填空题当作创新改革题型的“试验田”,相继在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上推出了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深度和明确导向的创新思维题型。  相似文献   

14.
<正>复数中的轨迹问题是“强基”命题的一类常考题型,备受命题者青睐.这类问题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探求复平面内动点轨迹表示图形的形状或求图形的面积、最值等,解题思维的抽象程度高、综合性强,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分类举例说明近几年“强基”复数试题中的轨迹问题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思者一忌     
思者一忌湖南连源市三中(417124)谭周壹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指用某种思维模式解决某类问题后,当解决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就会套用以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倾向.突破“定势”的关键是:严格审题,全面正确领会题意,穿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跃过命题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中考英语试题中,命题者总会设计一部分迷惑性较强的题目。由于同学们长期按照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做题时往往会不知不觉落人“陷阱”,导致对问题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则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基本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无疑,这将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为了适应高考深入发展的形势,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  相似文献   

18.
所谓“迷惑”题,就是指命题者对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和事实等,在题目中加以变化、分解、隐藏,故意设置障碍或陷阱,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学生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理解,最终导致错解的一类疑难问题.这些经过命题者精心设计的“迷惑”题,已形成了我国各级各类物理考试试题的一种风格和命题趋势.本文拟对“迷惑”题的“迷惑”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观近五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话题作文受到了很多省市命题者的青睐,并一度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适应了“无障碍审题”“人人有话说”的作文命题要求,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识别出“陷阱”,并避开“陷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