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水纯全集》是宋韩拙所著的论述山水画理论的著作,其中《论观画别识》一篇重点阐述了绘画鉴赏的几大原则,其"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画品如人品以及"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和不可迷信"冠盖之誉"的鉴定理念,对今天的鉴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核心,也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法则.从气韵的诠释、气韵的实践及气韵的展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幅中国画摆在我们面前,怎样才能正确品评、鉴赏其艺术水平高低与审美价值大小呢? 在中国画史上品评与欣赏中国画的标尺是很多的,不能--而谈,这里只谈主要的两点:形神和气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遵义通草堆画的艺术价值,阐释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根据通草堆画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提出教师要在美术鉴赏课堂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通草堆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顾灿 《成才之路》2011,(6):63-64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忽视了儿童画鉴赏知识的学习,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现脱节。为加强学生的职业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儿童画鉴赏能力,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从三个方面鉴赏儿童画,以帮助学生理解儿童作品,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改进美术活动观,正确指导和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统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画导入、总体介绍、阅读文本和训练表达等环节,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同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沉入文本,初步掌握鉴赏名画的基本方法,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自觉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新课程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能灵活利用比较鉴赏法,引导学生对作品文化背景、形式、技巧乃至画种、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共性及差异性的比较,则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学生更容易得到启发,从而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中国画的鉴赏是一个难点,中国画的鉴赏方法可以和学生熟悉的诗词鉴赏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对中国画的鉴赏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鉴赏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热爱中华文化。在诗词鉴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中英文对比翻译、"画诗音"辅助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让诗词课堂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历史画鉴赏是图像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图像识读能力的基础之一。文章从历史题材绘画视角、真实性、艺术性特征等方面对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了分析。此外,尝试建立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丰富对历史画多维度的赏析。  相似文献   

11.
"微粒观"是化学的一种基本观念,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微粒观的建构,笔者设计了八次"画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表达问题、比图发现问题、思图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画水"这一有效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建构物质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12.
正为有效发挥美术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在学校组建了国画社团,以"传国画之精髓,展国画之意蕴"为活动宗旨,结合地方绘画资源"扬州八怪"的绘画,开展了读画、品画、临画、创作等活动。一、读画"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音乐鉴赏情境、音乐鉴赏内容、音乐鉴赏手段、音乐鉴赏训练等展开整合创新探索,调动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教学呈现开放性,学生音乐鉴赏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鉴赏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音乐鉴赏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包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对待艺术鉴赏活动、辩证对待技能技法课程、积极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其次要处理好艺术与市场、文化与教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既是绘画创作和鉴赏的准则,也是指导绘画的具体技法,其中所涉及的气韵与形体、气韵与笔墨、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等论述,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及中国画技法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与文学翻译活动同样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理念与文学翻译观相结合,是我国20世纪翻译思想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文学翻译者应努力再现原作"文我为一"的生动气韵。  相似文献   

17.
共鸣是文学鉴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当鉴赏主体受作品情感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共鸣.共鸣又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它作为文学鉴赏活动的一种至境,并不是发生在所有鉴赏过程中的:成功的鉴赏活动,可能会出观多次共鸣状态;而不成功的鉴赏活动,则可能一次也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共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条件具备后又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石涛"一画"论思想根本的"一画"对万物的观照和形象气韵的表现,与草书通过气动流美的点画线条表现万物的生命精神之气韵是一致的。草书以"一画"之法类自然万物情性,可以获得生动之书法气韵和主体精神气象的表现。运用"一画"之法可以促进主体高度自由的草书创作,使草书有通达天地、汇聚人文的意境美感。  相似文献   

19.
乔卫明 《中国教师》2014,(Z1):208-210
<正>一、概述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中指出:"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并成为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这种活动,最早是从文人士大夫的品鉴藏开始的。现在,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最求精神生活,于是把目光放在其它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集中体现。诗歌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从古至今,生生不已。诗歌创作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诗歌鉴赏中渗透生命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中职诗歌鉴赏也要依据课程安排,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