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晴瑜 《大观周刊》2012,(7):168-168
死亡二字,每个人都不愿面对但却无法回避,甚至更多时候是突如其来,措手不及。尤其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该如何正确认识死亡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教会学生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理性的对待矛盾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适应我国的文化背景,把握正确的方法,区分不同性格的孩子,把握好时机。在死亡教育中去彰显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蓓  许雅青 《大观周刊》2011,(51):245-245,229
本文对于目渐兴起的死亡和生命教育目前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和概括,主要从概述,必要性,目前发展现状,向传统文化取经和如何开展五个方面来写。参考了最近四年的国内文献,希望引起各位教育者对此不断的关注,投八更多的力量来帮助青少年开展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3.
死亡的寓言     
朱大可  张灵 《出版参考》2004,(12):22-23
从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卧轨自杀开始,经过骆一禾的“革命性病故”,戈麦的焚诗自沉,直至顾城的杀妻自缢,诗歌死亡的多米诺骨牌已经砰然发动。当我着手收编有关顾城的文本时,诗人自杀的消息还在不断地传来——那些无名的、苦难的和脆弱的生命,正在或者将要加入这黑色的死亡游戏!  相似文献   

4.
武汉同济医院对外公布了我国第一例脑死亡病例的完整录像资料后,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甚至责备。死亡,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而言,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死亡一词被解释为失去生命。那么失去生命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第欧根尼: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他(第欧根尼)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做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拜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为师,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  相似文献   

6.
潘晓瑾 《大观周刊》2012,(35):15-15
“生命尊严”是当今时代最为关键的道德语词之一。然而,生命尊严缘自何处,生命尊严的实质是什么,生命尊严在法制完备的今天社会的处境如何,当权者如何让我们更有尊严的活着,却是我们疏于省思、甚至遗忘的问题。通过对尊严的理解,进而反思生命尊严历史渊源与当代境遇。  相似文献   

7.
我从何处来 ?并且我置身其中又赖以生存的世界从何处来 ?我往何处去 ?并且围绕在我周围变幻万千的事物又往何处去 ?死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死亡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 ?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们从为生计的奔忙中忽然间闪现出来生死之念 ,真正审视生命的不归路时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放纵它 ?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游戏它 ?还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地磨砺它 ?对此 ,青年理论工作者王文科先生新近出版的《直面人的最后时刻》一书对此作了深刻地解答。古往今来 ,人如天地间之过客 ,在世间舞台匆匆…  相似文献   

8.
孔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死亡思想是先秦儒家死亡观念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死亡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当代的生命伦理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杨 《出版广角》2018,(1):47-52
死亡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缺位的一部分,儿童对死亡教育绘本的阅读有利于理解死亡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大陆死亡教育儿童绘本的出版属于小众出版,文章对大陆出版的62种此类主题绘本的出版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基本信息和绘本内容等要素,提出当前我国死亡教育儿童绘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而后从内容选择、人才培养、合作策划等方面给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几个血腥和悲剧事件,对我国媒体视觉再现"死亡"的表现进行评析。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在对"死亡"进行视觉再现时容易出现视觉恐怖、二度伤害、过度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笔者认为,媒体应该秉持审慎的态度,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合理审视"死亡"背后的意义,从而有节制地再现"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死亡”,作为人类自然生命旅程的最末一环,向来都是文学作品屡屡涉及的话题。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层层剥茧书写出一个垂死之人心理上的病态与疯狂,一个终其一生都脾性温和的主人公,因死亡的折磨变得多疑暴躁,竟使身边的亲人也生出难以遏制的厌倦与冷漠。  相似文献   

12.
自己的上帝     
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很出色;有些人活得很失意,很无奈。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整天愁眉不展。同样是活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愉快的活法呢?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一些呢?活着,就要对得起生命,对得起自己。别人不会去理会你是否开心,是否开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开心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13.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很多时候,幼小孩童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远远超出成年人思考的范围。不知如何回答的父母往往支吾几句敷衍了事。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这样做,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认真思考了这些看似幼稚却直抵生命本质的问题。《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也许是今年六一送给孩子和家长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4.
石坚 《传媒观察》2008,(4):19-21
所谓讣闻,即人物逝世的消息。如果我们将讣闻的内涵再扩大一些的话,那么讣闻不仅仅是报道某人去世,而是要展现一个亡者的一生,当然不是一部流水帐,而是亡者最突出的成就及特点,甚至包括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6,(20):12-12
5月29日,东帝汶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如何面对由被遣返士兵引发的骚乱。这场骚乱从5月23日开始,愈演愈烈,已演变成族群帮派之间的冲突。目前已造成大约27人死亡,超过50人受伤,成千上万的难民逃离家园。中国政府已安排包机将243名中国侨民撤离东帝汶。  相似文献   

16.
在5·12大地震中,曾经绝对不能问的死亡人数成为每日公开发布的例行内容。但由于余震的不断侵扰和死亡人数的逐日上升.目前汶川大地震的死亡精确人数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4,(3):44-44
突破“死亡旋梯”的惟一出路就是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并以此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基点,它会使我们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快乐。  相似文献   

18.
陈素娟 《大观周刊》2010,(37):35-35
宣告死亡制度与宣告失踪制度不同,其主要是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益,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对它做出较为详细的立法,但却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主要就有关宣告死亡制度申请人的范围和顺序、被宣告死亡后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做出讨论,希望在将来制定的民法典中这些问题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9.
科教     
《全国新书目》2008,(17):35-35
了解死亡的真相医学打破了生死的自然平衡,却误导人类抗拒必然的死亡。各种意外、自杀及疾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死亡的脸一再显示缺氧、疼痛、饥饿、脑部功能丧失等表情,灵魂抽离肉体的剧痛,没有人幸免。了解死亡的真实面目,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0.
当死亡凸显     
当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整合的力度差、相对不坚决的时候,人们在死亡凸显情境下管理恐惧的办法就是有缺陷的,这时候自我的和社会的心理关怀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